• 多地紧锣密鼓推进,数字经济立法提速

    查看详情

    今年以来,地方数字经济立法动作频频。《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3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将于6月1日实施;此外,江苏等地也将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今年立法日程,并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业内认为,立法保障有利于数字经济更好实现规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数据安全、数据交易等核心产业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 (经济参考报)

  • 中金公司:监管将逐步规范NFT行业健康发展

    查看详情

    中金公司认为,相较海外,国内NFT市场发展阶段较为初级,互联网平台在市场热度渐起后相继入局,2021年成为国内NFT市场元年。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政策环境相对严格,目前仍以PGC数字藏品的一级交易为核心,商业营销属性较强,中金认为目前国内市场开放性相对不足,存在较大可拓展空间。展望未来,监管将逐步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行业有望实现交易流动性提升及内容来源多样化。 (证券时报)

  • 北京将核减核心区热点景区游客日接待量,重新规划旅游路线

    查看详情

    今天上午,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对《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今年,本市将多维度调控交通需求,降低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其中提到,重新规划核心区旅游路线,核减热点景区游客日接待量,完成前门旅游集散中心外迁,有效降低核心区旅游密度。从空间上调控需求,推进首都体育学院延庆校区等5所市属高校、口腔医院等12个项目建设,有序向外疏解。 (北京日报)

  • 贝壳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查看详情

    5月11日,贝壳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2423”,成为首家以“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形式返港的中概股。2021年末,贝壳宣布进行“一体两翼”战略升级,从而更广泛、长期触达居住服务领域的消费者。

  • 雷军:小米智能工厂第二期预计明年年底开始投入生产

    查看详情

    雷军在微博表示,央视新闻一年多前报道小米智能工厂(前一期),这是一个实验室级别的工厂,绝大部分设备和系统都是小米和小米投资的公司自研的。第二期预计明年年底开始投入生产,这是一个年产1000万高端手机的大规模智能工厂。

  • 券业版个人征信系统将上线,35万从业人员纳入线上监管

    查看详情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起草了《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审议稿)》,在履行相应程序后将正式发布。根据《执业声誉管理》,所有证券业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奖励信息、违法失信信息、其他正面信息、其他负面信息都将被系统记录。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证券业从业人员约35万人。据了解,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证券行业执业声誉管理机制,加强对行业主体的自律约束、声誉约束,充分发挥市场化约束机制作用。 (证券时报)

  • 十余家银行年报尚未如期披露,疫情及面临重组成延期披露两大主因

    查看详情

    4月末,上市银行及发行金融债券的非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工作落下帷幕,但仍有十余家发行金融债的非上市银行尚未披露2021年年报。对于2021年度业绩报告延期披露的原因,银行给出的答案则相对集中,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和自身正涉及重组这两大原因所致。 (证券日报)

  • 苹果更依赖中国工程师完成硬件制造流程,中国本地团队逐渐获得更多权限

    查看详情

    据报道,受新冠疫情影响,苹果正在调整与代工方的合作方式。由于差旅限制阻碍了大多数美国人的出行,苹果目前正更多地依赖中国工程师。消息人士称,中国本地的工程师最初只负责执行操作以及向美国工程师汇报问题,但目前他们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权限,去自行解决问题。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管控措施继续对苹果代工厂运营造成影响,对远程办公工具和本地团队的依赖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新浪科技)

  • 今年6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发射

    查看详情

    除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接下来中国空间站后续在轨建造任务也有了时间表。6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发射,3名航天员将进入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并在轨驻留6个月。在今年年内,中国空间站也将完成在轨建造。 (央视新闻)

  • 银行“以票充贷”需求大,票据转贴现利率跌至“零”附近

    查看详情

    银行“以票充贷”动力足,带动4月末票据转贴现利率创年内新低,这也是继去年末、今年2月末后,票据转贴现第三度趋近零利率。在5月以来的仅仅4个交易日里,市场“抢票”行为依然激烈。5月9日,季度内短票再次跌破1%,1年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跌破1.5%至1.4500%,全天各期限品种跌幅超过5BP。业内普遍认为,近期票据利率的大幅下行缘于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商业银行转而大幅配置票据资产导致的。 (上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