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德强:知识产权作为纽带可以打通资本和创新的断点

WEMONEY研究室WEMONEY研究室2021-04-25 19:24 数字金融
金融科技业已成为各国金融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代表了金融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在发展中带来的“破坏性创新”,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2021年4月24日,《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1)》发布会——暨首届“金融科技指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9层举行。

该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人民日报数字传播研究院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承办,WEMONEY研究室提供特别支持。

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产业应用研究基地主任(六棱镜)耿德强发表了题为《六棱镜在金融科技产业处于特别细分的赛道》的主旨演讲。耿德强表示,服务于科技金融的金融科技、专利的保险、专利证券化,是特别小的一个领域。核心痛点是资本有些时候看不懂技术,不敢投,包括识别不了专利背后潜在的关联风险。

图片

耿德强表示,最近这一个月国内发生了两个事件,一个是科创板评价指引,强调了科创板姓“科”的主基调。二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十四五”规划中对专利的考核指标重新修订为叫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十三五”期间讲的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今年“十四五”升级为高价值专利,包括专利有没有获得融资,处于战略型新兴产业急需的技术等特征维度,它代表了一个信号,拥有高价值专利资产的科技企业上科创板资本化发展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投资风向标。

耿德强认为,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个纽带可以打通资本和创新的断点,专利不是简单一张纸或者一个法律文书,背后是一套运行在全世界范围已经上百年的制度规则,我们应该回归制度的本质规律寻找专利支撑中国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专利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具有天然的纽带属性。在中观层面,我们通过专利刻画科技企业的画像,科学评价企业所处行业赛道的科技水平,引导资本支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在产业宏观层面,通过将专利映射到人、企业、产业和区域,可以全景刻画、全球对标城市乃至国家产业链的优势、不足与增长潜力点,聚焦卡脖子技术精准链接全球优质创新资源。

耿德强演讲中称,目前,全国上下在全力推动专利融资,鼓励银行资本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但去年也就是一两千亿规模,相比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讲体量较小,还难以从根上改变金融赋能创新的生态。 主流资本市场我们的投融资主体不是专利,而是专利背后的人,你可以去投人投企业,单纯想把专利作为一项资产追求市场的交易流转,或者挖掘专利资产的金融属性,对于当下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盘子所面临的创新与产业、金融两张皮的问题是很难短时间做到的,但随着政策制度、市场环境及行业机构的成熟发展,未来也许有可能。

附:耿德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还有嘉宾,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也特别感谢,借着和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研究所合作的机会,第一次走进人民日报的大厦,来了之后又感觉特别忐忑,看到金融行业的这些权威学者和主管领导在这,发现我今天这个题目起得有点大。

知识产权大数据产业应用研究基地是由六棱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共建的,核心使命就是挖掘知识产权包括知识产权与工商、投融资这些多维数据融合之后,探索更好服务科技、经济、金融各个领域的路径模式与产品,我们今天分享的是在知识产权赋能金融领域的一些探索和实践经验。

回归今天论坛的主题金融科技,准确的讲我们处于一个特别细分的行业赛道,就是服务于科技金融的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包括专利的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等等,宽泛一点还包括科技类项目的股权投资,科技类信贷等,核心就是更好的服务科技企业的融资与资本化发展,它是特别小的一个领域。我们在这里解决的一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其实就是资本它有些时候找不到好的科技项目,也看不懂技术,尤其识别不了专利背后潜在的关联风险,所以不敢投的问题。

最近这一个月国内发生了两个事件,一个是证监会重新修订了科创板评价指引,强调了科创板姓“科”的主基调。二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十四五”规划中对专利的考核指标重新修订为叫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十三五”期间讲的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今年“十四五”升级为高价值专利,包括专利有没有获得融资,是否属于战略型新兴产业急需的技术等维度特征,它代表了一个信号,拥有高价值专利资产的科技企业上科创板资本化发展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投资风向标。

我们把时针回归到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件,上半年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强调要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间专利技术交流合作。下半年在上海口博会提出了建设科创板,经过7个多月筹备和运营,科创板的开板运营本身就展现了中国速度,这些事件是在当时以及现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形势下,整个中国社会在一些产业关键领域的关键技术缺失甚至卡脖子,尤其是核心知识产权的缺失的短板惊醒了整个中国社会。从2018年到现在政府的各个条线以及各行各业,大家都在共同努力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提升创新发展的质量,而如何引导主流资本要素参与中国的科技创新建设,赋能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这是整个时代的一个主基调。

我们认为在当下不管是从政府的意志或者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来讲,或者我们讲创新驱动发展到深水区时候,我们希望培育是更多拥有核心技术,包括高价值的专利资产能够上到科创板资本化发展,催生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它应该是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融资风向标。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个纽带可以打通资本和创新的断点,尤其专利不是简单一张纸或者一个法律文书,背后是一套运行在全世界范围已经上百年的制度规则,在中国也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时代,世界技术的每一次升级、产业的每一次变革,都与专利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

专利制度最本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家不愿意继续投入创新,造成创新失灵的困境。我投入了研发但是我东西被人家抄袭,既丢了市场又获得不了赔偿,就很容易失去继续投入研发的动力,由此西方的经济学家创造了专利制度。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论述与见解,专利制度当下它依然不是解决创新失灵问题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因为走到反面就是垄断,但是我们依然找不到比专利制度更好的替代。专利制度的本质,在于公开换取保护,你想换取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技术垄断,就必须公开你的技术方案,让后来人可以在你的技术上创新。

总书记这几年反复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罚得他倾家荡产,都是这个制度保护层面的运用。在基于上百年专利技术文献公开沉淀下来的海量专利数据的运用是知识产权打通创新与资本断点的突破口。今天发布的燃指数报告中我们提供的大量数据支撑,也反映了专利数据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应用。当下,要让中国的专利制度在中国特色经济体制运营中发挥更加显性的价值,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微观层面专利数据对于技术研发的支持上,而传统的专利数据服务商大都专注在研发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创新与专利诉讼审查等微观层面的产品上。 

比如,专利数据在产业宏观层面的应用,就如今天我们发布的燃指数报告中,是通过与产业、区域、企业主体关联融合的专利大数据解读了金融科技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以及区域分布,并展开了全球对标分析。中观层面我们要解决投资机构不对技术,不敢投,无法识别背后的关联风险问题,这是我们今天核心的主题。目前,全国上下在全力推动专利融资,鼓励银行资本支撑科技企业发展。但去年也就是一两千亿规模,相比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讲体量较小,还难以从根上改变金融赋能创新的生态。 主流资本市场我们的投融资主体不是专利,而是专利背后的人,你可以去投人投企业,单纯想把专利作为一项资产追求市场的交易流转,或者挖掘专利资产的金融属性,对于当下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盘子所面临的创新与产业、金融两张皮的问题是很难短时间做到的,但随着政策制度、市场环境及行业机构的成熟发展,未来也许有可能。

具体来讲,我们就是以专利数据为纽带,聚合4000万家工商注册数据、投融资数据、科技文献、人才等400多种数据,底层数据层面先打通了创新和产业和金融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了知识图谱数据库,基于专利反向刻画企业的科技创新画像,沿着整个行业赛道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画像评价,所以我们在知识产权投融资领域,我们怎么样帮助我们投资机构包括银行可以去快速发现好的科技项目,科学评价它,防控它背后的风险,这个方面,我们与30余家金融机构展开了合作,大家联合研发、持续打磨了近2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线上标准化的知识产权融资、保险产品。

此外,我们在服务科创板相关的资本市场业务时发现,上交所审核应对专利问题,有时也需要专业机构的支撑,前年有一家企业被上交所问询了三轮、多达100多个问题之后,上交所在问询意见中直接建议企业找第三方专业公司出报告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最终找到了我们,基于我们的数据产品与企业科技评价模型,我们沿着这个企业所处的赛道客观给出了科技含量的意见,并依托复合型的专业团队,逐条解答了上交所问询评价,成为了第三方评价报告支撑上交所科创企业审核的唯一知识产权机构。另外,我们也承建了深交所的科技大数据系统,近期将交付使用,核心也是支撑IPO审核过程中的企业科创属性评价问题。

最后,对于上市后的公司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也弥补了行业的空白点,开发上线了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平台。因为,对于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监管层并不是很关注,也意味着我们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包括我们的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披露的准度、深度都不太在意,从对投资人负责的角度来讲也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今年我们也上线了一个上市公司专属信息平台,与相关行业机构展开合作。

再次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这两年多时间确实是在专利数据与产业、科技、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思考与实践探索,希望能够在今后为来燃指数编制与运营贡献六棱镜更加高效、有益的支撑,也希望能够助力我国专利质押融资的规模化增长,更多惠及中小型科技企业。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