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吃利息躺着数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存款保值贴补率”政策也大概率不会在重现了。

低利率时代真的来临了!

先是国有六大行同时宣布下调个人存款利率,股份制银行也紧跟其后下调个人存款利率,近期部分城商行也加入了调降“大军”。股份行下调后,一年期定存利率普遍为1.65%-1.95%,三年期定存利率为2.6%-3.25%,五年期定存利率为2.65%-3.25%。

城商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为1.85%,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在2.15%至2.4%之间,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多为2.65%、2.7%。

这个利率着实“感人”,一些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在建国初期,1949年我们的活期存款利率为60%,1年期定存有252%。自1949年至今,我国存款利率调整超60次,并且是一路向下。

建国初期,物资匮乏,百废待兴,随着国家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利率自然也越来越低,这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律的。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存款利率一度也曾保持在10%以上。

那个时候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都在10%左右。这个收益率不仅是超过了现在的银行存款利率,还超过了现在银行贷款利率,此后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从1990年的10%一路降至最低点1.5%。

特别是在1993年7月11日至1996年5月1日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储户们在银行里存入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达到了10.98%,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款利率的最高水平!(附图 历年存款利率图)

当时存款利息能达到10%以上,一边是,居民的收入普遍较低,把钱存银行的人并不是太多。另一边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都需要贷款,银行也需要揽存放贷,这就造成了资金持续紧张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都比较高。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想通过高息存款抵抗通胀。当时由于中国经济转型,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等原因,一方面货币供应较为充裕,另一方面城镇居民消费物质供应出现了阶段性短缺现象,导致我国当时的消费物价增长速度和通胀率非常高。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持续数年高速增长,甚至还不时出现因为担心基础生活物质供应短缺而排长队抢购盐、油、米等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场景。

但即使银行储蓄存款年利率高达10.98%,也无法完全跟上消费物价的涨幅,因此还曾经推出“存款保值贴补率”政策,就是在上述央行定的基准利率之上,再根据当年消费物价上涨情况给予一定的“保值贴补”,令到一年期或以上的定期存款实际利率水平,在90年代中前期的多年时间内都保持在超过10%的高水平。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看出从1989年开始指数暴增,当时银行“高息揽息”的一部分目的,也是通过高利率来吸引居民积极地参与储蓄存款,降低消费物价上涨的通胀压力。此后CPI逐步回落,人民币存款的利率水平也相应地不断地下调,到了今天只有1.65%的水平。(附图cpi历史走势图)。

今年8月份我们的CPI指数上涨了是2.5%,而上半年大行存款付出去付息率一般也都是在1.6%的2%之间,你把钱存银行挣的那点利息大概率跑不赢物价上涨的速度,而CPI只是个生存指数,很多物价因素都没有计算在里面。再加上今年以来美国通胀报表,然后就是疯狂的加息。到9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在岸、离岸汇率均破7.2元,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记录。这些因素导致我们的购买力下降,钱不值钱了。

简单来说,当时银行存款体量少,货币政策紧,银行为扩大吸储,利率上行。现在是货币超发,市场需求紧缩,贷款投放弱,存款利率。下调利率一方面防止存贷套利,另一方面促使人们投入消费。

从1990年的10.08%到2015年的1.5%,整体趋势可概括为“下降——小幅回升——大幅下降”。自1993年至1996年达到10.98%的峰值后即出现断崖式下降。并在2002年出现第一个低谷,基准利率仅为1.98%,仅六年间便下降了9个百分点。此后虽有回升态势,但总体保持在5%以下,下降仍为主要趋势。2007年末和2011分别出现两个小高潮,利率达到4.14%和3.5%。随后回落明显,虽在2008年的2.25%利率低谷后有小幅增长,但各期利率仍未超过3.5%。其中,2011年达到3.5%水平后,2012—2015年出现阶梯式回落,平均每年下降125个基点。据此可判断,即便未来我国一年期利率有小幅增长,也难以扭转整体下跌趋势。

存款吃利息躺着数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存款保值贴补率”政策也大概率不会在重现了。

这期视频就到这里,朋友们,可以申请进群讨论,一起分享更多金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