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玮医疗:被低估的神经介入医疗新秀,黄金赛道成长空间广阔

派财经雪岩2021-07-26 10:05 数字产业
曾几何时,冠状动脉阻塞带来的心肌梗塞成为人类头号杀手,令普罗大众谈梗色变,但随着冠脉支架植入的普及,很多普通人得以治疗,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

文/雪岩

这两年,医美领域成为黄金赛道,比如港股刚上市的时代天使(06699.HK),A股去年上市的爱美客(300896.SZ),都是著名的大肉签,让打新中签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医美领域属于所谓的新消费,做的是锦上添花的生意。现实中,普罗大众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医疗服务,比如,近年普遍推广的冠脉支架植入、静脉消融等介入性治疗。

这样的新兴医疗服务同样是黄金赛道,这些年同样涌现出一批资本市场明星,比如港股的微创医疗(00853.HK),市值高达千亿港币;A股的乐普医疗(300003.SZ),市值也超过400亿元。

近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IPO的心玮医疗,与微创医疗一样,都是专注于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只不过微创医疗致力于心血管介入,而心玮医疗则专注于脑血管介入,是全球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后起之秀。

对于人类来说,介入疗法的出现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曾几何时,冠状动脉阻塞带来的心肌梗塞成为人类头号杀手,令普罗大众谈梗色变,但随着冠脉支架植入的普及,很多普通人得以治疗,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脑卒中给普罗大众带来的伤害则急剧上升,人们又开始谈脑梗色变。

根据灼识咨询的公开数据,中国脑卒中患者人数高达1480万,其中包括1190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290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一数据排在全球第一位。据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脑卒中患者人数将高达1720万.

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国人健康第一杀手,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对于这类疾病,传统的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不仅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血栓小于8mm),而且见效慢,因此,民众强烈呼唤类似冠脉植入的新兴医疗手段,于是,神经介入手术(俗称取栓术)应运而生。

“使用取栓术治疗的窗口期最长能延至24小时,对于大体积血栓同样有效。治疗效果上,患者术后可独立生存的概率提升了一倍,也省去了重症监护、康复照料等方面的经济负担。”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缪中荣教授说。

因此,这一微创技术一经问世便获得快速发展。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通过神经介入手术治疗脑梗的市场份额高达30亿元,远远超过开颅手术与药物治疗两者之和。

但是,就像冠脉植入手术多年间普通百姓曾经做不起一样,目前脑卒中取栓手术渗透率也极低。2019年中国手术数量4.58万台,渗透率仅1.7%,而美国2017年就已达到20%以上。

为什么会这样子?

简单点说,一是民众不了解,二是中小医院用不上,三是患者用不起。归根结底还是相关手术耗材贵,费用高,不能普及,大多数患者只能望洋兴叹。

这一状况,与20年前冠脉植入手术面临的情况一模一样。

当时,一个支架就要好几万,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于是,微创医疗为代表的国产冠脉介入器械研发制造企业应运而生,20年后成功替代海外医疗巨头,占有国内大部分市场,并让老百姓用上价廉物美的心脏支架。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近十家上市公司,其中,赴港上市的微创医疗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A股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也均达数百亿元。

眼下,这一幕正在脑卒中手术领域重演。

2015年前后,心玮医疗等国产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奋起一搏,打破海外巨头的垄断,研发出国人自己的产品。依据公开数据,心玮医疗生产的取栓器械Captor,规格、技术等已与欧美产品比肩,在最大工作长度这种核心性能上甚至已超越国外产品。

因此,有不少投资机构预期,由于神经介入被称为介入手术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且大概率重复冠脉介入领域的发展历程,因此,未来不仅将涌现一批优秀上市公司,而且完全可能出现微创医疗那样的千亿市值公司。

这一预期,也为行业研报所佐证。研报显示,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介入器械市场的市场规模2015年为3.81亿元,到2019年已扩增到19亿元,而据测算,其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为26.5%,预期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254亿元。

不过,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心玮医疗成长路上也难免这样那样的挑战。

就在赴港IPO前夕,业内巨头美敦力起诉心玮医疗侵犯其有关专利。对此,招股说明书显示,有法律界人士坦言,这一诉讼涉及的标的中,心玮医疗根本没有违规。

此外,对于近期市场普遍关注的医疗集采问题,有投资人分析,神经介入不同于已普遍推广的冠脉介入,手术渗透率目前很低,因此,至少在3-5年内,心玮医疗不用担心集采,将维持高毛利、高成长的黄金发展期。

这一点,从心玮医疗2021年一季度营收高增长中也可略见一斑。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361.9万元,竟然与2020年全年收入基本持平。

作为神经介入领域的黑马,心玮医疗马上就要IPO了。

对于这家企业,该怎样去进行估值呢?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将其与已经上市的同类企业进行比较。

截至7月23日收盘, 2020年总营收6.49亿美元的微创医疗,市值1111亿港币; 2020年总营收3865万元的沛嘉医疗,市值218.4亿港币; 2020年总营收2760万元的归创通桥,市值162.3亿港币。

相比之下,心玮医疗pre-IPO估值是约合40.50亿港币,无论是从其2020年1456.2万元的总营收,还是2021年一季度同比高达3590%的增长,这支创新医疗器械股都显然被低估了,值得投资者关注。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