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个羊”通关诈骗陷阱被揭 消费金融公司防范欺诈有锦囊妙计

财经观察站若愚2022-09-27 08:36 数字金融
央视揭秘的“羊了个羊”通关诈骗陷阱其实是老瓶装新酒的欺诈把戏,这也让防范金融诈骗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防范金融风险,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金融安全,其实是关系民生、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

“羊了个羊”小游戏走红网络,游戏看似简单,但是想要通关难度极大。于是,网络上就出现了很多通关秘籍。据央视报导,警方对此发布风险提示:当心打着游戏旗号的诈骗陷阱,游戏玩家不要轻易去点击二维码链接等,更不要向陌生账户进行转账。

央视揭秘的“羊了个羊”通关诈骗陷阱其实是老瓶装新酒的欺诈把戏,这也让防范金融诈骗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防范金融风险,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金融安全,其实是关系民生、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

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增强消费者理性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消费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金融机构纷纷行动起来,给投资者普及金融知识。

财经观察站

作者 若愚

图片

欺诈花招层出不穷 金融风险时有发生

由于部分消费者在金融活动中,金融安全知识缺乏、防范意识差、维权意识薄弱,而违法分子的花招又层出不穷,导致在消费金融领域被欺诈的事件时有发生。

虚假网贷App实施诈骗。很多诈骗分子会以“无抵押、无利息”等低门槛为由,诱导消费者在虚假贷款网站/APP上填写个人信息,再以信息填写错误、贷款额度被锁定等理由,要求缴纳保证金或解冻金。缴纳后,诈骗分子会迅速拉黑借款人。

小王最近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经理,承诺可以给他高额度、低费率的贷款产品。于是小王就通过“客服”发来的链接下载了App,注册完成后却提示额度无法提现。“客服”提醒小王,办理贷款需要保证金,当小王将钱打到对方发过来的账户后,对方就失联了。

近来部分诈骗团伙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几百上千元,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

小张则是收到一条不知名短信后,步入了欺诈陷阱。看到“可以办理高额、低息的贷款,只需下载短信链接中的APP进行申请,审批通过后即可放款”,小张为了缓解家庭消费的资金压力,点击下载了APP。同样面对提现困难,在“热心”客服的“帮助”下缴纳了置卡验证金6000元后,对方又称还需要其他15000元的保证金,小张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近期,国家网信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仿冒投资平台的诈骗事件。其中,有不少虚假网贷APP仿冒银行、金融平台,在网络上通过发布“黑户可贷”“无审核”等广告,吸引用户下载。随后,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诱骗用户进行转账汇款。

虚假服务实施诈骗。部分违法分子以代办洗白征信、代为投诉、协商还款、专业反催收、代办注销贷款额度等为由,骗取信任,向消费者收取费用,缴纳费用后消失。

小李作为一名正在求职的年轻人,由于害怕自己的不良征信记录影响求职而感到担忧。她在网上看到“征信洗白”的广告,客服声称缴纳一定的佣金就能“洗白”她的不良记录。向客服简单咨询后,小李购买了“征信洗白”服务,该公司为小李伪造了“因疫情影响被隔离”的假证明,然而小李之后再次查询报告时却发现信用记录并未更改,同时还受到当地公安部门有关涉嫌造假行为的问询。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但此时对方已无法联系。

最近有很多不法分子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客服给受害人打电话,“您好,国家相关政策对个人现有信用额度有限制,要求用户一旦注册,就必须将网贷平台上的额度清空,否则将影响个人信用。您在我们平台还有3万元的贷款额度没有注销,必须在三天之内注销。”然后指引受害人配合申请贷款额度并转账到个人账户,造成很多人上当受骗。

诈骗分子还经常会以平台“客服”名义电话通知需要协商还款,再发送短信链接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等实施诈骗。近期,就有不少不法分子打着某某消费金融机构的旗号发送“欠款逾期”等内容的短信,并以“协商还款”为由,诱导用户向其私人账户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非法获取并利用个人信息,实施电信诈骗强迫申请贷款。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各类个人信息数据,刻画消费者画像,将受害人进行分类,制定精准的诈骗方案,让受害人深陷其中。最后通过威逼、利诱等方式迫使受害人在电话聊天、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屏幕共享过程中申请各类贷款,并转账到诈骗团伙账户。

图片

消费金融机构防范金融欺诈早有妙招

近些年,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金融安全知识宣传、构建防范体系、专注技术防范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加强群众消保安全意识,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护好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

在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群众金融素质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们利用各种新颖渠道,通过文字、图文、条漫、短视频等形式,通过故事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新闻时效性的金融知识科普内容,传递金融基本知识,助力守护好老百姓“钱袋子”。

中原消费金融开展了反诈宣传文艺汇演“云直播”活动,为居民送上“反诈湿巾” “反诈扑克牌”,让广大群众在沉浸式体验的同时,收获无处不在的金融反诈知识。同时组建了金融知识进校园宣讲服务团,走进大、中、小学,进行金融知识“云直播”普及宣传活动,让知识变成社交话题,有效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形成线下和线下的良好互动。

目前,在各消费金融机构的积极努力下,金融知识宣传已经覆盖了老幼、中青、新市民等各类人群,提升了群众们的金融素养,让大家能够充分理解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和方法,揭露各类金融诈骗的套路,传播理性消费的理念,近而防范金融风险。

中信消费金融在“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中,重磅上线“中信消费金融金融知识科普反诈锦囊”,为年轻消费者填补金融知识的短板,有效防范针对年轻人的非法金融活动,为他们筑牢金融反诈防火墙。

中银消费金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工作,聚焦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有侧重性地定制宣传内容。以“金融知识普及月”为契机,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通过“以案说险”、“反诈大作战”等趣味互动形式宣传金融知识,强调“理性投资观念”,识破常见的诈骗手段,帮助消费者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开展金融科普,增强新市民群体的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能力,也是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关键所在。中邮消费金融积极进行金融知识科普活动,通过线上官方公众号、线下金融知识宣传等形式,向新市民普及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及防骗知识,提高新市民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

防范金融诈骗风险,离不开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支撑。消费金融机构积极采用金融科技技术实施技术防范,构建防控体系,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当前,我国的新市民群体已超过3亿人,他们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提升该群体的金融知识素养,是深化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关键一环。

马上消费金融在开展好针对新市民群体常规金融知识宣教工作的同时,在“金融知识普及月”期间,组织工作人员在新市民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工厂、市场周边等地,为新市民送去了为其量身定制的金融知识。

此外,针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和传统的金融知识宣传覆盖区域不相匹配的局面,马上消费金融将金融知识宣传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成立了金融知识宣传小分队,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进乡村系列宣传活动。

消费金融机构针对目前经常发生的金融诈骗类型,为避免金融消费者在日常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时,权益受损,还提出了许多应对建议:

(1)如有贷款需求,应当选择合规金融机构申请办理。拒绝不明来源的贷款信息、不明链接和app、不明联系人员。正规持牌机构,在贷款发放前不会以手续费、保证费、押金等名目收取任何费用。

(2)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正确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内容,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合适的产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用贷款类产品应考虑借贷成本和还款能力,选择投资理财产品应符合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等。

(3)切勿轻易泄露敏感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而遭受经济损失。

(4)树立依法维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如通过金融机构公布的统一客服热线或官网等渠道与金融机构协商和解,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化解,或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保护自己的良好个人征信记录,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定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理性审慎借贷,并做到按时还。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