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设立重启 行业重构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财经观察站翘楚2022-10-09 11:50 数字金融
最终优胜劣汰,有来、有去,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向好。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30家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贷款余额和资产总额2020和2021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6%和22.8%,已接近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年均增速。

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再次重启。在等待了近三年的时间后,9月27日晚间,建设银行发布关于获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的公告称,该行拟出资60亿元投资设立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消金公司”)。

财经观察站

作者 翘楚

图片

排队入场者多 消费金融行业格局将重构

建信消金公司注册资本高达72亿,接近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100亿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80亿。

有专家分析认为,建信消金公司的设立战略意图明显,未来预计业务规模将快速上升,必将搅动消金行业格局,为国有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再添一枚重要的力量。

此前有两家国有大行成立了自己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中行旗下中银消费金融和邮储银行旗下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分别为543亿和444亿,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8亿多和12亿。

对于设立消金公司,建行表示,是为了围绕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新兴消费业态,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进一步深耕消费金融领域,为集团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参股股东王府井方面称:公司本次参股建行消费金融公司组建,是借助建设银行和建信消金公司带来新增高质量顾客流量,培养新的顾客群体,助力公司主业发展,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建行成立消费金融可提升消费金融规模占比,专业化经营满足客户需求,与现有的信用卡、消费贷款等形成互补。而相对应的,中小银行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更多的是借助消费金融牌照实现全国展业,与自身原有业务形成高度协同。

目前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共有18家为城商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均已拿到消费金融牌照。

财经观察站认为,中小银行热衷消费金融牌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摆脱区域经营现状,拓展全国消费金融业务,更加快速灵活参与市场竞争,;二是与场景方、金融科技公司等通过股权关系深度合作,集合各方在资金、风控、场景、流量和科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许多中小银行已经通过参股的形式,进入到了消费金融行业。例如,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股东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持股比例30%,投资金额4.5亿元。马上消费金融股东包括了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还有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在排队等待“入场”,期盼为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打开一些空间,进一步做大规模。

例如:福建海峡银行已于近期通过董事会决议,计划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湖州银行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行拟申请发起设立以绿色金融为特色的消费金融公司;江阴银行此前也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全票通过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议案。而富滇银行、上海农商行、苏农银行、吴江银行等多家银行也曾计划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除了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后面还有长长的其他互联网系和产业系的队伍竞相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2021年3月,滴滴全资子公司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成为杭银消金的二股东,持股比例为33.34%,搭上了消费金融的赛车。

2021年末,据报道,中国电信旗下甜橙金融谋求与合作伙伴共同申请一张消费金融牌照,逐步扩大金融牌照布局。

今年初,有消息称,字节跳动已经在计划布局持牌消费金融业务,去年该公司曾与至少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洽谈牌照交易事宜。此外,京东数科正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申能集团等计划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蚂蚁、度小满、新浪微博、小米、携程、滴滴、陆金所、苏宁、海尔、360、唯品会、58、联通、国美均完成消费金融牌照布局。

消费金融牌照设立再次重启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自带光环”选手涌入消金赛道,将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原有行业巨头蚂蚁、平安的重新崛起,消费金融行业格局必将重构,形成多方角逐、线下线上加速融合的局面。

图片

线下线上加速融合 数字化驱动转型

随着各类种型的消费金融机构加入,行业增长模式走向“线上线下”双驱动,线上、线下场景加快融合,接力数字化搭建立体生态圈,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

作为场景化业务丰富的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不断拓展线下和线上金融服务场景:一方面是自身的场景布局,已经覆盖3C数码、旅游运动、生活服务等消费场景。另一方面与互联网服务平台合作,从而更广泛地拓展线上场景。据不完全统计,马上消费链接超过200家消费场景、200家金融机构,整合超百万商户。

中邮消费金融,则主要依托股东邮储银行,开展了线上线下联合营销,将消费金融服务通过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网络,向更广阔的区域和更广泛的人群拓展。

而像传统头部机构捷信消费金融,原本主要依靠线下渠道进行业务扩张,受疫情的影响,信贷规模出现大幅收缩,营业收入、盈利能力均出现下滑。2021年上半年,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377.5亿,较上年末下滑42.11%。

当前新兴数字化场景及业态不断创新出现,大众消费行为从线下迁往线上趋势显著,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需不断加速数字化转型,方能在数字化浪潮中立足。

正如《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中提及,消费金融公司深化现代金融科技应用和小快灵的经营机制,深度融入线上线下多元垂直消费场景,逐步降低运营成本和服务价格,大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和可负担性。

例如,针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建筑工人等新就业形态新市民群体,中原消费金融上线了H5全流程普惠金融产品,打通服务新市民群体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中原消费金融通过延伸服务触角,创新业务模式,已实现新市民衣、食、住、行、用等全场景覆盖,累计服务新市民用户超过600万人。

业内也普遍认为:数字化已成为赋能业务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化在机构金融风险控制、获客、客户服务等业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风控解决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信用评估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传统风控模式基础上,兴业消费金融依托‘智子天信’智能系统,整合借款人多维度征信数据,实现60秒内全自动审批流程。”兴业消费金融有关负责人如是说到。

在获客、客户服务等业务方面数字化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精准描绘用户画像,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更为精准的营销。

可见,若想在消费金融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里高质量发展,线上与线下融合拓展,是构造金融生态圈,挖掘商业可持续的优质场景必然需要,而大力推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用新技术赋能消费金融业务则将成为消费金融机构发展的内核动力。最终优胜劣汰,有来、有去,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