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定AI垂类应用,百融云创决策式AI+生成式AI碰撞出新增量

派财经派财经2023-09-01 10:27 数字金融
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的时代已至。

文/派财经

年初ChatGPT的热潮,让沉寂已久的AI重新燃起火苗,大模型一个接一个落地,“百模大战”一触即发,以文字、图像、创意的形式轮番震撼业界,AI2.0时代的序幕正式被拉开。

AI1.0时代,机器开始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领域超越人类,创造了显著价值,但如何实现商业应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的出现克服了1.0时代单领域、多模型的限制,AIGC在各领域的应用落地打开了,AI商业化应用的巨大想象空间。过去,不少AI企业为此耗费了巨大的成本进行探索研发,却因缺少规模化能力,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近日,一站式服务的AI科技领航者百融云创(百融云-W,6608.HK)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根据2023年中报显示,百融云创整体业绩增长稳健,营收达12.43亿元,同比增幅为32%;净利润录得2.07亿元,同比增幅121%;经调整净利润2.27亿元,创造了AI领域鲜有的利润表现。

AI领域的新一波科技热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再次被引爆,迎来了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的时代。作为行业龙头,百融云创率先将决策式AI技术引入到了垂直产业中,通过与生成式AI的相辅相成,持续赋能数字经济,共同构筑了稳定增长闭环。

1、压舱石业务稳健增长

百融云创布局决策式AI已久。自成立以来,百融云创持续自研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自动化机器学习(AutoML)、深度学习、隐私计算等技术,以及Transformer、模型性能调优、复杂神经网络等底层算法。

站在产业新时代的拐点,百融云创进行了全新品牌战略调整,根据收费模式和底层技术,将业务结构重新合并,分别是以决策式AI技术为基的MaaS业务,以及基于决策式AI及对生成式AI技术进行深度探索形成的BaaS业务。

具体而言,MaaS业务以决策式AI为基础、同时结合生成式AI,可以针对特定的场景帮助用户做出最佳策略与预测,以持续服务的理念,推动AI在垂直行业的服务化和普惠化发展。而BaaS业务以生成式AI为基础、同时结合决策式AI,可以提供从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到最终落地执行的端到端、一站式解决方案。

对于大多数AI科技公司而言,如何构筑盈利闭环是最大难题,而百融云创首先找到了解法。扎根垂直领域多年,百融云创以自研云原生平台为地基,搭建出了一站式AI云服务链路,不仅成为了业内为数不多,同时找到生成式AI和决策式AI规模化应用场景的AI企业,且造血能力强劲,营收利润双双取得增长。

根据2023年中报显示,上半年百融云创实现营业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达2.07亿元,同比增长121%;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27亿元。

从具体业务表现来看,支撑其核心营收的MaaS业务增长稳定,呈现增收且增利的表现;第二增长曲线BaaS业务增速也在高速攀升,释放出了较为强劲的潜力。

中报显示,百融云创的压舱石业务MaaS业务在上半年实现收入4.31亿元,同比增幅24%;核心客户留存率进一步提升至98%;核心客户数14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4家。

在具体应用层,百融云创MaaS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套健康的运营闭环。MaaS云平台在接到机构的模型调用需求后,通过模型对用户进行KYC(know your customers)+KYP(know your products)评估,包含意向评估、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决策支持、标准接口、系统部署等模块,向商业机构返回评分结果。机构再将对应的产品提供给用户,得到的用户反馈反哺于模型的训练和精进。资料显示,百融云自建云架构的稳定性高达99.99%、核心客户留存率高达98%、日常查询量超亿次、可毫秒级反馈、核心客户ARPU增至243万元,增幅11%。

基于百融云创强大的技术能力支撑,百融云创在业内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客户群基础庞大。根据百融云创中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百融云创在中国累计为超过7000家机构提供服务。

2、“两朵云”业务迸发第二增长曲线潜力

在压舱石业务的稳步发展之下,百融云创的另外一大业务BaaS业务也已经迸发出强劲的潜力。中报显示,百融云创的第二增长曲线BaaS业务实现收入8.12亿元,同比增幅36%。该业务主要由两朵云构成,其中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4.92亿元,增幅55%,撮合资产交易规模同比增长72%至212.6亿元;BaaS保险行业云收入3.20亿元,增幅14%,总保费规模15.97亿元,增幅59%。

BaaS业务的底层是决策式AI+生成式AI的并蒂交融,为百融云创的打开了新的增量市场。

随着生成式AI技术取得了突破式进展,以智能语音与对话式AI产品为代表的新兴应用成为垂直行业的新增长点,为机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

在AI技术上深耕多年的百融云创早已进行了抢滩布局,其自主研发的AI智能语音机器人(Chatbot)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商业化应用,该Chatbot对通话者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9%以上,可以在最小化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多轮对话。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不断迭代,百融云创智能语音的自然语言处理器 (NLP) 语义理解模型也在同步升级迭代,有效推动运营转化率进一步增长。

事实上,无论是MaaS还是BaaS业务,都是百融云创多年对于AI如何赋能垂直行业的趋势捕捉。两大业务形成了耦合效应,在金融产业中贯穿了中间层和业务层,将AI能力从中间作业环节延伸至最终效果环节,让AI在垂直行业变得可用、可见、可感知。

复盘百融云创商业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两项关键技能。一方面是丰富的行业know-how积累,另一方面是AI大模型BR-LLM、自动机器学习平台ORCA以及智能语音产品Chatbot等几大类高效能工具的加持。

不同于通用大模型,产业大模型考验的是算力+行业know-how+模型精调的综合能力。其中行业know-how尤为关键,这是专家经验、行业知识、组织能力、工程能力的综合体。深耕金融行业多年 ,百融云创积累了丰富的行业know-how。

搭乘着生成式AI技术浪潮,百融云创基于深度学习Transformer框架,结合NLP、智能语音等技术训练出了,垂直产业大模型BR-LLM。据了解,百融云创自主搭建了大模型BR-LLM底层框架,通过深度微调能支持百亿级参数的训练。

根据中报,百融云创突破性将ORCA平台融入大模型BR-LLM之中,通过利用BR-LLM的代码生成能力,能够创新性地实现跨编程语言和框架的智能分析模型自动转换和部署。这一技术创新极大地降低了模型产品开发和部署的时间周期及成本。

深耕AI领域多年,百融云创的运营模式坚持基于AI技术底座制定数智化解决方案,并在具体垂直场景进行商业化应用。这也是百融云创业绩维持持续高增长的核心要素。

对于一家AI科技公司而言,核心竞争壁垒往往取决于技术研发投入和专利获取数量。多年来,百融云创持续不懈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投入,瞄定技术创新领域进行专利申请。截至2023年上半年,百融云创累计投入研发16亿元,

累计专利及软著数超过了200项,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垂直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机器学习、隐私计算、人机协同、多模态等多个领域。此外,百融云创的对科研团队的搭建也倾注了较大精力,据悉百融云创的研发团队占比近半,且仍在面向社会开放招聘。

3、创新驱动提效,AI场景落地

通过有效衔接起需求端、机构端、效果端,百融云创已经在垂直场景中跑出了一个完整的“AI+应用”的闭环,以确保解决方案的高效执行和创新迭代。叠加持续的研发投入之下,百融云创产品矩阵更加丰富,将有力支撑其在垂直行业继续实现规模化扩张。

百融云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早已得到了良性市场反馈。百融云创已经将生成式AI赋能到智能获客、智能分析、信贷决策、资产运营、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为机构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金融业的存量客户经营场景中,百融云创打造了全流程的运营体系,通过营销响应模型、客户识别以及端到端营销服务,帮助金融机构在客户经营决策上化被动为主动,实现智能决策和高效转化。

例如,百融云创推出的“4+1”财富管理数智化解决方案,成功为某商业银行唤醒了沉睡的客户群体并提升了将其转化为大额存单客户的转化率。在数字化洞察、智能匹配、常态运营、敏捷迭代以及策略引擎“4+1”组合拳下,百融云创构建出了一套大额存单模型,从沉睡客群中筛选出有大额存单意愿的客户,进而通过人工外呼的方式进行触达,最后转化率达到2.25%,每个客户平均贡献60万左右的金额。

与此同时,百融云创的财富管理数智化解决方案在腰部客户AUM提升、代发留存提升等方面也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再如,在小微信贷场景中,百融云创将AI、云计算等技术与银行业务深度融合,构建了“产业+科技+金融”的生态模式,推动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助力银行小微贷款实现自动审批,推动业务结构线上化发展,实现业务的规模化扩张。

值得关注的是,百融云创的现金储备十分充裕,这也为其持续研发投入提供了后备力量。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百融云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类似金融资产为37.50亿元。2021年和2022年,百融云创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9.50亿元、39.78亿元。

多年来,百融云创一直持续坚持以赋能产业数智化为使命,不仅见证了AI从1.0时代过渡到2.0时代,更是推进时代进步的参与者。跻身百舸争流的大模型热潮中,百融云创以一份超额收益的成绩单,展现出了其不容小觑的实力,还有更多潜力亟待被激发。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