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也要裁员!计划削减780亿成本

汽车行业关注汽车行业关注2023-11-29 10:40 汽车出行
11月27日,德国大众集团旗下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aefer在会议上对员工表示,由于成本过高和生产率下降,导致大众品牌汽车缺乏竞争力。为削减成本,大众汽车品牌计划裁员,以提振公司财务前景。

据媒体报道,11月27日,德国大众集团旗下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aefer在会议上对员工表示,由于成本过高和生产率下降,导致大众品牌汽车缺乏竞争力。

图片

为削减成本,大众汽车品牌计划裁员,以提振公司财务前景。目前大众集团正与劳资委员会就大众品牌的人员削减计划进行谈判,具体的裁员计划将于12月6日初步公布。

Thomas Schafer表示,对大众而言2024年将是艰难的一年,因为多个市场面临沉重的压力且电动车订单不如预期。按以往来看,如果不大幅削减成本就没有足够的资本来运作。行业人士认为,通胀和利率上升以及德国电动车补贴的削减,导致欧洲电动车市场需求疲软,这也是大众品牌电动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此次的计划裁员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是大众集团在电动车转型过程中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据此前的消息来看,大众汽车将开始一项为其三年的“省钱计划”,该计划将削减100亿欧元(约等于784亿人民币),用来投资到新能源领域,加速电气化的发展。Kilian补充道,在这100亿欧元当中,一大部分将通过裁员以外的措施来实现。详细细节将在今年年底确定。

截至发稿前,大众汽车官方暂未对上述消息做出回应。

早在今年6月,大众品牌便推出了一项新的成本削减计划。按照该计划,大众品牌的目标是将销售回报率提高至6.5%,并在2026年将收益提高约100亿欧元。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大众汽车首次提及裁员。6月份,大众集团CEO奥博穆(Oliver Blume)称计划对大众汽车进行大规模重组,重组的第一步是削减成本,以提升集团整体利润。同时,大众汽车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也希望重组集团的结构,并可能涉及裁员。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称,这是“数十年来最大的重组”。

之后的9月,因电动汽车需求低迷,大众汽车曾考虑在其位于德国东部城市的茨维考(Zwickau)工厂进行一轮裁员,其中近300名员工的合同将于10月底到期,届时大众将可能通知他们离开,不再续签。另外约2000名临时员工的命运则不确定。此外,本月初,大众汽车计划在软件部门Cariad裁员2000人。

图片

官网显示,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于1938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外国车企之一,旗下拥有大众、奥迪、斯柯达、保时捷等多个知名品牌。


其中,大众品牌是大众汽车集团的营收支柱,也是该集团目前累计销量最高的品牌,但在利润层面却是大众集团中“最拖后腿”的品牌。数据显示,大众品牌今年前三个月的销售量虽远高于包括斯柯达和西雅特在内的其他大众集团主流市场品牌,但营业利润率在集团下属众品牌中却是垫底。

尽管大众集团是众多跨国车企中电动化转型相对积极的品牌,但从销量上看,与目前主力的电动车品牌相比,大众汽车销量并不算乐观。数据显示,2022年大众汽车全球累计销量为456万辆,其中,电动车交付量同比增长23.6%至33万辆。作为对比,特斯拉2022年全球销量为131.43万辆,其中在华销量为43.9万辆,而比亚迪销量为186.35万辆。

大众集团曾表示其阶段性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电动车,不过从数据上分析,大众集团距离这一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

进入2023年以来,大众汽车开始加速推动电动化进程,尤其是中国市场。今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10亿欧元在华建立新公司;随后的5月大众安徽宣布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

本月24日,大众中国官方宣布,将在三年内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电动车平台。新平台开发周期为36个月,较大众汽车集团此前的平台开发周期缩短了约三分之一。据了解,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36个月内,在中国推出14万-17万元的大众A级入门纯电车型,以此深化中国市场。此前,大众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Ralf Brandstaetter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投资中国,否则三年后将丧失竞争”。

图片

眼下,大众集团正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按照规划,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包括大众汽车、奥迪在内的品牌将在华提供超30款纯电动车型。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车市发生巨大变革,如今的新能源赛道竞争尤为激烈,大众集团作为全球老牌车企之一,如今不仅面临电动化转型艰难时期,还面临特斯拉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外部冲击,这也意味着留给大众集团“转型”的时间已不多。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