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2023:变化、坚守与创新

零点财经卡贝2023-12-27 14:22 数字金融
2023年是经济社会进入“后疫情”新阶段的第一年。2024年即将来临,今天,我们从7个方向来总结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23这一年。

2023年是经济社会进入“后疫情”新阶段的第一年。

这一年,在“常态化监管”的推动与大模型浪潮的席卷下,消费金融机构迎来新的变化。

一边,他们与时俱进,创新技术;另一边,他们立足普惠金融定位,持续加大投入规模,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更高质量普惠、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

2024年即将来临,今天,我们从7个方向来总结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23这一年。

01  

竞争加剧,差距拉大  

宏观经济的不断回暖以及各地促进消费的良好氛围,为消费金融2023年业绩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拥抱变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的降本增效,使其盈利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整体来看,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稳居行业头部。

宁银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在更换股东后焕发生机,开始逆袭。相比之下,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靠着自身实力,低调运营7年后,杀出重围。

值得一提的是,从资产总额排名来看,蚂蚁消费金融后来居上,一举超越招联消费金融,成为行业第一。

而新开业的建信消费金融,又以72亿元的注册资本超越蚂蚁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

头部机构暗自较劲,中腰部力量奋力追击,但也有不进反退者。

上半年,小米消费金融业绩亏损0.57亿元,阳光消费金融虽保持盈利,但同比下降约22.73%。

实力选手入局分食,尾部机构业绩堪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头部消金和中小消金机构之间的差距逐渐逐步拉大。

对此,业内预测,消费金融赛道的竞争将一步加剧,行业洗牌或将开始。

02  

大模型落地,创新与挑战并存  

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2023年,生成式AI席卷全球,互联巨头纷纷入场。

而在金融领域,投研决策、数据分析、智能交互、场景联通、风控全流程强化等业务方向已涌现出多个大模型。

就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而言,8月,马上消费金融基于超1.8亿用户量建立的大规模数据资产、算力平台、场景生态优势,以及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发布了国内首个零售金融行业大模型——“天镜”。

11月,招联金融与中山大学联合研发推出消费金融行业首个130亿参数开源大模型——“招联智鹿”。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大模型与场景紧密结合,必将提升生产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让企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实现智能化进阶。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模型仍面临安全、合规、算法和生态四个方面的挑战。

图片

03  

为保资本充足率,年内4家机构增加资本金  

作为消费信贷的发放机构,随着业务的扩张,消费金融公司对资本的需求随之增大,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既是合规的要求,也是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

据零点财经统计,2023年共有4家消费金融机构实现增资。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公告,4月23日,同意宁银消金增加注册资本金由9亿元变更至29.11亿元;10月25日,同意蚂蚁消金注册资本金由185亿元增资至230亿元;12月14日,同意苏银凯基消费金融由26亿元人民币变更为42亿元,此次增资幅度高达61.54%。

但其实,股东增资虽然可以补充消费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却也存在股东增资环节存在增资时间较长,对股东资质要求高等特点,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补充压力仍在。

04  

多元化融资格局形成,ABS受青睐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多元化融资格局形成,如金融债券、ABS(资产支持证券化)、同业借款、银团贷款等。

中国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多元融资工具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获得更多资金来源,扩大融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融资方式中,ABS最为火热,并已成为消金机构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一方面,ABS能够降低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及时为机构“补血”,另一方面,ABS发行可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据W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已有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累计发行17期ABS,总规模超230亿元。

其中,马上消费金融发行6期ABS规模约85亿元,排在第一位;中原消费金融在年内发行4期ABS,发行规模49.4亿元;海尔消费金融发行2期ABS,发行规模为30.48亿元。

而据CNABS官网数据显示,2021年消费金融领域ABS总发行规模为38亿元,2022年为101.15亿元。

05  

不良贷款转让提速,头部机构热情不佳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影响,个人类贷款不良贷款有所反弹,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资产质量下降明显。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消费信贷专业从业机构,不良贷款处置渠道狭窄。

2022年12月30,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消费金融公司被纳入试点范围。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将消费金融公司纳入试点对象,支持其开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有助于丰富其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支持其加快处置不良资产,降低发展包袱,增长发展稳健性,从而为促消费、扩内需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提速,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机构范围扩大,更多机构获得转让许可;二是机构认知提升,一些机构倾向于通过自身来处置不良贷款,更多机构为了提高处置效率选择进行批量转让;三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多,导致不良贷款转让需求增加。

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已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开设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10家消金公司参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共发起17个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涉及债权金额共计约213.99亿元。

不过,在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头部公司仅有兴业消费金融与蚂蚁消费金融开设了不良资产转让账户。

究其原因,界面报道称,头部消金公司对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参与度不高,主要顾虑在于合规风险,不良资产转让后催收工作将转移至承接方,监管和股东方对头部消金公司要求较高,担心催收不当导致声誉风险。

图片

06  

立足普惠,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专营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紧密衔接金融服务与消费环节,对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刺激消费增长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3月,《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发,要求“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亿新市民成为消费金融公司重点聚焦的人群。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继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多维度挖掘,精准定位新市民,为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兴业消费金融紧跟新市民金融需求,大力拓展无担保信贷产品,立足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等重点产品体系,并覆盖大部分的普惠金融客群,实现了对不同类型特别是县乡区域普惠客群的精准供给。

中银消费金融抓实服务新市民、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工作,线下业务辐射近1000个县域与农村,提升了边远地区金融服务的普惠度与可获得性;并针对新市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措施陆续落地,新设“新市民专属贷”,精准服务与客群拓展双向发力,提振消费的信心和底气。

中原消费金融延伸服务触角,创新业务模式,通过用更多维度数据挖掘、服务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有效缩小城乡、地区、行业的之间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

07  

践行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较为下沉,消费者对金融的认识不够全面,是电信诈骗的高发人群。

2022年,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已上升到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高度。

而2023年12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又特意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机构管理”两个专章,更加突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但其实,近两年,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面花费了大量心思。

其中,蚂蚁消费金融通过线上线下、日常与主题宣教、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开展宣教活动,如开设“金融知识便利店”,推出 “金融科普花花车”等。

马上消费金融针对“一老一小”、新市民等重点人群,通过走访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镇村庄、渝北区悦来中学、悦城小学以及联合社区居委会等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金融知识宣教,引导群众远离非法集资陷阱。

招联消费金融则与各金融机构共同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进农村(以下简称“五进入”)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金融消费者正确认识和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理念。

结语  

时至当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已走过13个年头,在监管及自我约束下,整个行业愈加规范,其普惠服务质效也越来越高。

而展望2024年,消费金融机构们将继续坚持“以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耕民众的金融需求,立足金融本身,充分发挥金融为民、利民、惠民、便民的战略定位,逐步稳妥的创新新模式、推出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消费金融服务。

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将紧扣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以科技赋能,提供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出行、日常消费等领域,加大与教育、旅行等服务类机构的合作。同时持续加强金融科技与风控体系建设。

中原消费金融方面称,将深化与更多消费场景的紧密链接,加大资源、资金、渠道的有效衔接,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实现互惠互通、共赢发展。

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提到,2024年,将重点把握四个关键点:坚持定位差异化、打造数字化闭环、实现业务自主化、助力价值普惠化。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