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控技术:如何成为工业软件领域的龙头企业?

YOUNG财经 漾财经晓宇2024-01-24 16:15 上市公司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或“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主营产品是生产控制类的工业软件,是国内市场DCS系统的龙头厂商。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或“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主营产品是生产控制类的工业软件,是国内市场DCS系统的龙头厂商。

图片

作为一家提供流程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冶金、油气、制药、建材、造纸及智能装备等流程工业领域。分析公司的营收构成,需要从下游客户的行业分布和主营产品两个角度来拆解。

下游客户的行业分布来看,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中控技术共服务于11个行业,其中化工、石化、制药食品、能源四大行业收入43.81亿,占主营业务收入达76.47%。具体来讲:化工占比38.79%,石化占比19.58%,制药食品占比10.05%,能源占比7.78%,油气占比6.38%。

主营产品来看,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同时为客户提供上述产品配套的运维服务,此外S2B平台业务已形成5S店+S2B创新商业模式。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6.19%。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细分产品有五类: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网格化混合控制系统、机组控制系统(CCS)。

图片

来源:中控技术2022年年度报告

其中DCS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要想了解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我们首先要清楚DCS的工作原理。

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即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散控制系统”或“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实现控制生产全流程的“工业大脑”。DCS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组成,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监视功能,主要应用于流程工业领域,下游包括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药、冶金、建筑等。

DCS的主要特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DCS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多个生产过程的控制节点整合到一个系统之中,共享信息和资源,使得控制更加方便和高效。同时采用分布控制结构,即使某个节点故障,其它节点仍可正常工作,从而实现高可靠性的控制。

DCS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控制任务分配给多个控制器,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和监测。当工业过程发生变化时,传感器会将变化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会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控制。操作员可以通过操作站对DCS控制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及对工业过程进行调整。

图片

图:DCS系统结构。来源:电工电气学习

我国DSC企业呈“金字塔”式分布,马太效应显著,集中度高。我国DCS市场发展初期主要由海外厂商把控,随着国内厂商技术与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国产厂商市占率已超过海外厂商。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控技术、和利时等国内厂商市场份额高达56%,海外厂商占据44%左右的市场。

图片

来源:中控技术2022年年度报告

中控技术市占率遥遥领先,尤其在石化与化工行业一骑绝尘。根据睿工业数据显示,公司的DCS在2022年市场占有率达36.7%,连续12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且由于公司发展策略的深化,近11年以来DCS市占率提升明显,目前已远超国内DCS市占率第二厂商的21.5%;2022年,在石化与化工行业,公司市占率分别高达45%与55%。

除了DSC在国内市占率逐年提升之外,公司在安全仪表系统(SIS)以及工业软件产品也保持着领先优势。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2 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 29.0%,较 2021 年市场占有率提升 3.3个百分点,首次位居国内 SIS 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此外,2022 年度公司多款核心工业软件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居于前列,其中,公司先进控制和过程优化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 33.2%,连续四年蝉联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制造执行系统(MES)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 19.5%,首次位居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实力,还是市占率上来看,中控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业内认可度,同时多年的自动化项目实施经验为公司后续扩展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业务奠定了基础。

图片

凭借着技术优势,公司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收入利润增速较快。

公司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66.24亿元,同比增长46.58%,归母净利润为7.98亿元,同比增长37.11%。公司在过去五年收入与净利润稳健高增,其中,收入相较2018年的21.33亿元增长211%,归母净利润相较2018年的2.85亿元增长180%。

公司下游流程工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旺盛,带动公司基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形成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订单大幅增加。受益于下游景气度的提升和跨行业扩展,据东北证券预计公司未来3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水平。

2024年1月3日,中控技术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9.6亿元到92.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亿元到11.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4亿元到9.7亿元,三项经营指标同比均实现增长。

图片

销售模式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面向流程工业客户,销售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通过构建“区域+行业+产品”的组织架构,积极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 5S 线下门店+S2B 线上平台的一站式工业服务新模式,5S 线下门店将公司销售端前移,扩大工业客户服务半径,贴近客户,敏捷掌握、响应客户需求;S2B 工业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集线上商城、工业 SaaS、需求派单、知识培训为一体,通过“联储联备”、“集采代采”、“供应链金融”三大创新业务、线上线下联动的一体化数字供应链体系,打造工业服务新模式。

5S 指的是 Sales 产品销售、Spare Parts 备品备件、Service 服务、Specialists 专家、Solutions 解决方案。5S 店更加贴近用户,能够提供流程工业领域端到端、门对门的专业服务。截至 2022 年 12 月末,公司已累计建设完成 5S 自动化管家店 150 家。同时,S2B业务高速增长,2022年实现收入 8.7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8.74%。

线下5S店和线上S2B平台并行的营销模式有效提升了公司营销的精准度和服务的响应速度, 同时构建行业生态圈,强化品牌效应和客户粘性。

同时,在2022年年报中,公司也提出了“135客户价值创新模式”战略,具体是指1种商业模式、3大产品技术平台、5T技术。未来进一步强化 5S 店与 S2B 平台协同联动,全方位布局联储联备,实现线上+线下全生命周期服务。

图片

2022年,公司重点领域——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工业软件市场保持增长态势,并且相关的政策规定也给行业发展指明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中国工控网和睿工业统计,2022年中国工业控制系统(包括DCS、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产品)市场规模为327.9亿元。据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介绍,2022年DCS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17.0亿元,同比增长5.2%。睿工业预计2023年至2027年DCS市场仍会保持稳定增长,年增长率将维持在9.8%到14%。随着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VR/AR、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落地及推广普及,DCS与高新技术的对接将更有效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55,170 亿元,同比增长 14.2%,利润总额 6,170 亿元,同比增长 10.4%,行业运行态势持续向好,利润总额增势明显。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内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并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因此,对于中控技术来说,未来核心产品——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工业软件产品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图片

作为一家工业软件企业,技术进步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中控技术高度重视研发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入研发人才,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达69,227.16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9.38%,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45%。截止2022年底研发人员为2,092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4.20%,人数较2021年底上升20.92%。

尽管在DCS系统领域已经成为国内龙头企业,但是,中控技术在化工、石化等主要领域的份额已经超过半数以上,业绩增长的天花板并不算高,未来的增长,重点不在DCS,而是工业软件。

在工业软件领域,目前国产品牌已占领中低端细分市场,当前还未被替代的主要是高端市场,高端市场的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软件仍被海外厂商占领,我国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软件发展年限远不及海外巨头厂商。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人工成本的增加,企业对工控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工控产品在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市场对低端产品的需求不断下降,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凸显,促使工控设备行业发展升级。以及新兴的行业需求,如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智能机器等。

梳理中控技术在2011年以来的动作:依托DCS的优势,拓展多品类工业软件,提升软件能力,并且对标国际巨头,向工业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简单总结就是多元化扩张之路。这是工业软件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