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盛际小贷业绩波动,收购捷信消金谋求万亿消金市场
文心/文
近期,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盛际小贷”)发布2024年财报,盛际小贷实现营收16.75亿元,同比增长3.39%;净利润5228.39万元,同比增长1526.38% 。截至2024年末,盛际小贷总资产162.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4%。
作为京东旗下唯一的网络小贷牌照主体,盛际小贷近年来经历了多次增资与整合,注册资本达80亿元,主要承载京东白条、金条、企业主贷等核心信贷产品的放贷业务。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消金”),标志着京东集团在金融领域的又一关键布局。此次更名不仅是品牌整合的象征,京东将依托消费金融牌照、小贷牌照,加速构建金融生态。
1.高增长下的波动性
在消费金融市场,京东一直是重要玩家。早在2014年,京东就率先推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比微粒贷和花呗、借呗都要更早。
京东金融主要包括个人金融、企业金融、金融科技等板块,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数字金融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零售金融、资产管理等多领域的金融科技服务。
个人金融包括京东金条、白条闪付等产品;其中白条主要是服务于客户在京东商城等京东生态系统内场景产生的交易;京东金条是独立于白条、针对优质京东生态用户开通的消费信贷产品,用户拥有的独立授信额度,与白条授信额度无关。
企业金融主要包括企业主贷、采购融资和小金采等业务,其中企业主贷为经营性贷款产品,服务于经营情况稳定、信用资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主。
京东盛际小贷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为80亿元,是京东科技100%控股子公司,也是目前京东旗下唯一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机构,盛际小贷是京东金融核心放贷牌照之一。
京东盛际小贷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6亿元、8.08亿元、16.20亿元、16.75亿元,2024年同比增速仅为3.39%,呈现放缓趋势。

与此同时,净利润波动较大:由2021年的1.32亿元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0.03亿元,2024年上半年甚至亏损0.85亿元,但在下半年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首次扭亏,净利润达0.52亿元,同比飙升1526.38%。
2021至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连续四年为负,分别为-31.92亿、-172.85亿、-110.92亿、-188.92亿,反映贷款规模快速扩张导致资金流出压力。
从资产端来看,京东盛际小贷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总资产由2021年的76.0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2亿元。当前网络小贷公司的杠杆倍数上限一般为4倍,京东的资金来源依赖ABS等渠道。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京东的表外业务规模更为庞大,整体业务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其中,消费贷余额接近2500亿元,企业贷款资产规模约1500亿元。这些业务主要通过与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开展联合贷、助贷及分润模式实现。
2.收购捷信消金:牌照升级与战略突围
2024年底,京东以32.5亿元控股捷信消金,这一动作被视为其金融版图的关键补位。消金牌照允许最高10倍杠杆率,资金来源拓展至同业拆借、金融债等渠道,显著降低资金成本。业务范围亦从个人消费贷扩展至信贷资产转让、保险代理等领域,服务对象覆盖更广。
在收购消金牌照后,根据监管要求,捷信消金将逐步承接京东小贷的存量资产,后者或退出市场。如此可缓解小贷牌照的监管压力,还能依托消金牌照扩大规模。
京东电商生态为信贷业务提供天然场景,白条、金条用户超2.5亿,与捷信消金整合后,或进一步打通外部场景,提升转化效率。与此同时,面对抖音“放心借”、快手小贷等新势力冲击,京东金融贷款余额目标剑指万亿,消金牌照为其规模化竞争提供支撑。
近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京东消金。京东消金对此作出业务平稳过渡承诺。京东消金表示,公司名称变更不影响已签署的合同、协议的效力,公司业务和客户服务不受任何影响。公司未来将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为广大客户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京东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积累深厚,曾为苹果、荣耀等品牌提供融资支持。消金牌照允许其将B端服务经验延伸至C端,形成“供应链+消费贷”的全链条服务,覆盖企业主和普通消费者。
此前,捷信消金抛售超500亿元不良资产包,2025年初再处置6.14亿元逾期贷款,资产质量修复仍是京东整合后的首要任务。当然京东也做好了准备,今年京东副总裁、京东科技风险管理相关负责人张含春接任捷信消金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京东盛际小贷的业绩波动与捷信消金的收购,映射出互联网巨头在金融合规化进程中的典型路径——以牌照升级换增长空间,以生态协同谋竞争壁垒。然而,如何在规模扩张与风险管控间找到平衡,仍是京东金融能否实现“万亿野心”的关键命题。(文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