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新老交班,杨惠妍头顶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

博望财经博望财经2023-03-13 13:37 数字产业
碧桂园正式告别“杨国强时代”。

碧桂园正式告别“杨国强时代”。

图片

图源:碧桂园

2023年3月1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因年龄原因,杨国强辞任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二女儿杨惠妍接任。受此消息影响,当天碧桂园股价上涨8.33%。

资本市场没有因碧桂园的高层调整而出现恐慌情绪,固然是因为杨惠妍早已成为“钦定”的接班人,在碧桂园历练了十数年,为资本市场所熟知。

更重要的,或许是因为在地产行业承压的背景下,碧桂园是少有的没有“暴雷”的企业,并且杨惠妍还给公司描绘出“第二条曲线”,契合投资者厌恶风险,追求收益的取向。

不过由于碧桂园的主业仍是房地产,而其他房企已经开始奋起直追,杨惠妍能否在守住房地产业务基本盘的基础上,为碧桂园带来更广阔的商业天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01

十五年历练,实力毋庸置疑

虽然直到2023年才正式接班,但早在十五年前,杨国强就已经开始为杨惠妍执掌碧桂园铺路。

图片

图源:腾讯新闻

2005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及物流系毕业的杨惠妍正式加入碧桂园,担任采购部经理,2006年12月任执行董事。2007年4月,杨国强将持有的70%碧桂园股权赠与杨惠妍,后者一跃成为碧桂园的第一大股东。

对此,碧桂园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将股权转让给女儿杨惠妍,是希望训练她成为碧桂园继承人。”

事实证明,杨惠妍上位十余年来,碧桂园确实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官方资料显示,2007年,碧桂园年销售额为177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为5508亿元,十年翻了超30倍,并首次位列中国房企销售规模榜首。

当然了,2010年前后,碧桂园还同步招募了大批职业经理人。碧桂园亮眼的业绩与这些职业经理人的打拼不无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公司的高管,杨惠妍确实在稳住房地产基本盘的同时,为碧桂园探索了众多新兴业务。

比如,2017年5月,博实乐教育(原碧桂园教育集团)登陆纽交所,杨惠妍任董事长;2018年6月,碧桂园服务登陆港交所,杨惠妍任董事会主席。此外,2018年12月,杨惠妍出任碧桂园联席主席后,碧桂园还确立了地产、农业、机器人“三驾马车”的发展战略。

前碧桂园CFO吴建斌所著的《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显示,组建投资公司、分拆物业管理公司、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等战略,很大程度上都由杨惠妍主导。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打拼,杨惠妍已经向资本市场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其不光能稳住碧桂园房地产业务的基本盘,并且还希望带领碧桂园探寻更广阔的商业天地。这显然是杨国强敢于“急流勇退”的底气。

02

头顶依然高悬达摩克里斯之剑

尽管杨惠妍接手的碧桂园,挺过了2022年的房地产“寒冬”而未爆雷,但结合现有的数据来看,碧桂园并不是绝对安全。

财报显示,2022年Q3,碧桂园剔预资产负债率为71.37%,终于降低到80%以下,进入黄色档。虽然资产负债率有所降低,但坚持多年的高周转策略还是给现阶段的碧桂园带来巨大的压力。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中,碧桂园未偿还债务为7694.46亿元,其中5242.50亿元需在一年内偿还,碧桂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234.83亿元,对比半年前的1679.21亿元下跌26.5%。

图片

图源:碧桂园

与此同时,碧桂园还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碧桂园融资活动获得的现金流为-326.06亿元,其中银行及其他借款所得为261亿元,归还银行及其他借款579.70亿元。作为对比,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获得了696.22亿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

为了平衡财务压力,高管已经开始为碧桂园“输血”。2022年7月,碧桂园董事、监事等累计购买公司5999万元债券。10月,碧桂园控股股东购买债券金额3.25亿元。12月,杨惠旗下公司必胜有限公司,向碧桂园提供50.55亿港元免息无抵押贷款。

碧桂园不光设法“开源”,并且还同步进行“节流”调整。

2022年中报显示,碧桂园拥有78533名全职雇员,相较2021年末减少了22%。2023年3月3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实施区域总裁兼任方案,将此前的58个区域减少至29个。

虽然上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碧桂园的金融风险,但从销售层面来看,碧桂园能否在2023年守住蝉联了七年之久的销售桂冠宝座,成了一个未知数。

官方资料显示,2023年前两个月,保利全口径销售额为635亿元,位居第一;万科以573亿元的销售额位列第二;碧桂园的销售额为562亿元,滑落到了第三的位置。

03

“第二条曲线”日渐模糊

虽然摆脱疫情的影响后,中国房地产行业终于不再负重前行,但人口红利触顶也决定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很难继续爆发式成长。

因此,现阶段摆在杨惠妍和碧桂园面前的挑战是,要尽快在房地产业务之外,探寻到更为强劲的业务引擎。

如前文所述,杨惠妍其实已经给碧桂园描绘出了第二条曲线。整体而言,杨惠妍的布局有两大业务方向,其一是尽可能挖掘现有房地产业务的增量价值,以碧桂园服务为代表;其二是探索新型的机器人、农业等产业。

虽然碧桂园服务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物业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因收购成本过高、商誉减值,近几年碧桂园服务也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

财报显示,2021年,碧桂园服务新增的3.88亿平方米收费管理面积中,58.76%来自于收并购。业绩警告显示,2022年,碧桂园服务税前利润、期内净利润以及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同比下跌34%-40%、45%-51%以及51%-57%。

图片

图源:wind

对此,碧桂园服务对外表示,净利润大跌,部分原因是因为一系列的收并购公司带来了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减值。2022年中报显示,碧桂园服务商誉规模为198.75亿元,占总资产的29.3%(近十二个月)。

或许是因为主业在资金层面面临较大的压力,碧桂园的机器人和农业相关业务布局已经开始放缓。

披露2022年中报时,碧桂园总裁莫斌对外表示,为保证健康的现金流,对主主业和新兴业务进行了调整,除了博智林机器人,其他业务都已暂缓。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末,碧桂园已有33款机器人进行商业化应用,累计交付1700台,累计施工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更早之前的2021年8月,莫斌曾表示,建筑机器人将在2022年实现盈利。

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到底有没有在2022年实现盈利,还有待数据披露,但1700台的交付量,显然难以实现杨惠妍的“机器人造房子”故事。

总而言之,进入2023年,疫情的阴霾终于开始消散,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也已降低到相对安全的水平。因此,杨国强大胆将碧桂园交给了已锻炼十五年的二女儿杨惠妍。

不过杨惠妍面对的挑战依然很大,过去多年坚守的高周转策略,为现如今的碧桂园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和融资压力。虽然杨惠妍可以削减碧桂园的人力成本,但这也反过来影响了碧桂园的销售额。

另一方面,在主业承压的背景下,碧桂园也放缓了“第二条曲线”的建设,这对于“喜新厌旧”的资本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此,接下来杨惠妍面对的挑战是双向的,其一方面要保证碧桂园房地产业务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拓展新兴业务,拓宽碧桂园的想象空间。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