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非柜交易限额升级,如何避免误伤?

支付百科徐不醒2024-02-18 14:05 数字金融
银行强化风控管理的背后,还藏着限额误伤持卡人的纠结和矛盾。

近期,有人因银行卡风控四处求援,申请解除冻结、申请解除限额,甚至有持卡人一怒之下注销银行卡,之后想重新办理却被“严格风控”拦在门外。

01

风控持续加强

自断卡行动以来,银行卡风控已经成为常态性话题。银行卡风控是指为减少银行卡欺诈事件和交易风险,银行为此制定一系列规则和监管系统对持卡人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的一种管理方式。

待风控到交易异常的银行卡,银行还会实行一系列的风控措施,这些措施当中包括止付、冻结,拉入惩戒名单、涉案名单等。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建立《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的通知》中提到,公安机关、银行、支付机构都能在向持卡人发布电子通知后对涉案账户采取紧急止付、快速冻结措施。

止付、冻结涉案账户的目的主要是防范不法分子将卡内资金转移,从而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风险,用来接收或者转出违法资金的银行卡,还有可能被拉进处罚名单或者被列为涉案账户。

对于上述账户,银行还会单独采取风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额、封卡、限制金融服务等,其中银行卡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在近年来频繁冲上媒体热搜,已经引起持卡人和金融机构的格外关注。

02

限额却容易误伤

近年来已有多家银行采取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其中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还有青岛银行、南京银行、大连银行等城商行,限额风气正快速向各个银行席卷。

「支付百科」了解到,银行卡通常在5种情况下会被银行限额,一是银行卡长时间未使用;二是身份信息过期或不完整;三是预留手机号码不是本人;四是涉案账户;五是被银行误判后也可能被限制交易。

在限额之前银行会通过官方渠道向持卡人发布通知公告,表示将对满足部分条件的持卡人采取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限额后持卡人账户每天可向外支付的额度数万、数千不等,也有几百元甚至0额度的情况出现。

关于限额额度问题,有银行人员曾解释道,限额的目的是防范电信诈骗,尽可能减少持卡人的资金损失。限额5000元,不仅是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也能更好地在持卡人到柜台解决问题时了解一些大额消费的目的。

不过从综合情况来看,限额的初衷确实在防范电信诈骗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部分银行一刀切的限额背后已经严重影响到持卡人的正常需求。

图片

据了解,此前某银行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中就有不少持卡人的银行卡因被误判导致限额到5000元,有持卡人在交学费时发现银行卡限额到了1000元,导致缴费失败。还有持卡人表示自己到某银行办储蓄卡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只能办理非柜面渠道交易额度为0的卡,后续要看持卡人的交易情况再考虑要不要为其“提额”。

上述类似的情况在银行采取限额措施后时有发生,严重的有持卡人选择注销被限额的储蓄卡,转而到其他银行开新卡。关于限额与持卡人的用卡权力屡屡擦出火花,这种矛盾甚至影响到银行现有开卡数量。

03

需要差异化处理

银行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本来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的风险,却引起部分持卡人不满,不再使用甚至注销该行银行卡,造成活客风险出现。

风控风险背后,银行与持卡人的权益平衡成为重点,一方面是持卡人权力的便利性,一方面是银行风控需要更加精准。

当前时代下,非柜面渠道支付是世界上的主流消费方式之一,如果银行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额度太低,持卡人在大额交易过程中就需要分批次交易或者交易失败,会严重影响持卡人的消费意愿和体验。

一刀切现象往往会激化与持卡人之间的矛盾,要想调解这种矛盾,部分银行需要改变原本一刀切措施,尝试灵活调整限额手段,根据持卡人的信用状况、历史交易记录、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差异化处理。

近年来银行风控持续进行,不少银行在通知公告中尽可能地将非柜面限额解释清楚,未来针对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的风控将会持续加强,但对于有正常消费需求的持卡人来说,遭到银行风控要及时与银行沟通,避免因此被误伤。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