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港股IPO: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腰斩”,锂电池行业有望受益于“反内卷”

公司研究室曲奇2025-07-14 17:49 数字金融
星源材质港股IPO:行业内卷价格战愈演愈烈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7月7日,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源材质”)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

过去三年,星源材质的收入虽然不到提升,但由于行业扩产、内卷加剧,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公司毛利率和利润不到下滑,2025年一季度,星源材质净利润同比下滑52%。

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部署指明方向。多家券商认为,光伏、锂电池等行业有望受益于“反内卷”。

增收不增利,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腰斩”

星源材质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商。2016年,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2023年于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星源材质过去连续五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名,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20年的11.0%增至2024年的14.4%。

根据招股书,2022年到2024年,星源材质收入分别为28.67亿、29.82亿、35.06亿,年复合增长率10.59%;毛利率分别为44.82%、43.28%、28.07%、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滑15.21个百分点;净利润分别为7.48亿元、5.94亿元、3.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47%。

整体来看,星源材质的收入虽然在增长,但毛利率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2025年一季度,星源材质依旧延续着“增收不增利”的特点。

2025年一季度,星源材质收入为8.81亿元,同比增长24.79%,但毛利率却由36.1%降至23.6%,同比减少12.5个百分点;净利润1.06亿元降至0.51亿元,同比下滑52%。

本次港股IPO,星源材质拟募资63亿港元用于海外扩张。其中,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总投资额约54.62亿港元,建造期三年;美国生产基地总投资额约6.32亿港元,建造期一年;新加坡营运及研发中心拟投资约2.1亿港元,将于2026年初启动并于2028年上半年竣工。

价格战陷入囚徒困境,电池行业有望受益于“反内卷”

星源材质的业绩下滑主要源于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战愈演愈烈。

2024年,星源材质的干法隔膜、湿法隔膜、涂覆隔膜平均售价分别为每平方米0.35元、0.81元、1.25元,同比下降38.6%、23.6%、39.2%。

虽然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规模效应等手段努力降低成本,但行业内卷导致产品售价下降幅度远超成本减少幅度,严重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利润下滑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连锁反应。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8亿元,同比下降67.5%。

对于这种现象,华泰证券认为,“尽管行业内卷压缩企业利润,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逐底竞争’,有的企业依靠补贴存活,有的企业通过牺牲利润抢占市场份额,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囚徒困境’,最终导致产能扩张和价格战等现象。”

华泰证券称,正常企业如果亏损或者亏现金流,就可能选择主动减产,但由于行业补贴、低融资条件、支持地方增长等原因,个别企业仍会坚持经营。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求是》文章特别提到,与过去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不同,当前一个突出现象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也深陷其中。

多家券商认为,本轮“反内卷”的出台有利于价格信号完成筑底。华泰证券认为,光伏、电池等行业利润表现相对偏弱,企业配合意愿可能相对较高,结合企业Capex等,当前可能已位于周期底部,短期“价格底”形成的机会相对明确;但企业数量、民企占比、集中度等也意味着供给端产能存在反复的可能。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