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只ETF:近1年份额增百亿的22只,哪些宽基受追捧?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梅
这两年,在管理层推动下,ETF在国内资本市场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ETF总规模达到4.31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了15.57%。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债券型ETF,年内规模增长120.71%,达到3839.76亿元。
宽基ETF的增速虽然不及债券型,环比增幅仅2%,但截至上半年末的最新规模为2.23万亿元,依然占居ETF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对于ETF的现状,除了这些概况,投资者可能更关心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某只ETF上半年的收益如何?某只ETF的规模及份额有啥变化?
眼下,国内市场ETF数量超过1200只,比较ETF某一节点静态数据时,适合用全部ETF前1%的产品为例,以凸显头部特点;比较动态数据时,需要增加数据宽度,提高标的代表性。
就单只份额规模看,截至7月10日,总共有12只ETF超过400亿份,称得上是整个ETF矩阵的头部产品。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不出所料,以929.54亿份独占鳌头。

份额规模跃居前列的ETF中,宽基指数产品明显占优,上述TOP12榜单中有7只是宽基类产品。
除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还有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
剩下5只产品中,有3只投资港股的互联网科技ETF,2只医疗卫生ETF。比如,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宝中证医疗ETF。
此外,公司研究室注意到,12只头部ETF中,有5只华夏基金公司产品,3只易方达基金公司产品,华泰柏瑞、华宝、富国与嘉实基金各1只。
虽然样本有限,但这种格局也反映了ETF产品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头部基金公司明显占优。比如,上半年华夏基金以7513.36亿元的ETF管理规模,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观察1200只ETF近1年来份额的变化,则可以发现,增量上百亿的有22只。
其中,位列第一的是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这期间增加369.39亿份。还有2只产品投资港股,它们分别是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这表明,有大量资金借道ETF,投资港股科技公司。

与此同时,投资国内科技的主题ETF也有2只: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这表明,年初以来人工智能板块也有大量资金流入。
不过,过去一年最受投资者追捧的还是宽基指数产品,比如上证50 ETF,沪深300ETF、南方中证1000ETF。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证A500ETF,在这22只ETF中占有9只。
这些追踪中证A500指数的产品分别是: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国泰中证A500ETF、广发中证A500ETF、南方中证A500ETF、华夏中证A500ETF、易方达中证A500ETF、嘉实中证A500ETF、富国中证A500ETF、景顺长城中证A500ETF。
上述9只ETF中,有6只是去年10月首批上市的中证A500ETF产品。毋庸置疑,这些产品都是去年以来ETF发行大战的赢家。
除了ETF的份额变化,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其实还是这些产品的投资回报。比较1200只ETF今年以来回报时,我们选取年内涨幅前20名的产品进行分析。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0日,ETF今年以来回报TOP20榜单中,前17名的投资标的竟然全是港股创新药,净值增长最低也达到46.96%。
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今年以来回报均超过60%。

至于TOP20榜单后3名,则是清一色的追踪黄金产业的股票ETF,而且全都是港股通产品。
除了创新药与黄金产业,其他行业主题产品也好,宽基指数产品也罢,全都无一上榜。
这样整齐划一的产品分布,确实出人意料。
此前,公司研究室在追踪开放式基金上半年业绩表现时,就发现:经过长时间下跌后,吃药行情卷土重来。
但是,当时业绩名列前茅的产品,除了投资创新药,还有部分北交所精选股票基金,追踪黄金的商品型基金,以及少数重仓机器人的主题基金。
业内人士坦言,投资港股创新药的ETF,业绩这样“简单粗暴”霸榜,表明北水南下的涛声依旧,大资金敢于重仓创新药,表明这波吃药行情恐怕还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