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破4500亿,净利润却三年跌超七成!华润银行新管理层如何破局?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林见微
近日,根据华润银行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合并口径下总资产4581.40亿元,总负债4227.07亿元,所有者权益354.33亿元。
华润银行在不久前刚刚迎来新一任行长袁志忠,袁志忠来自中国银行系统,曾任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新加坡分行副行长等职。随着他的到任,华润银行完成了新一轮高管迭代。
事实上,这已是华润银行两年内第二次通过市场化“海选”行长。2023年8月,招商银行背景的钱曦通过公开选聘出任行长,仅一年后便升任董事长。
高频的人事变动折射出股东方对华润银行业绩表现的焦虑与期待。在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大关的背后,华润银行正面临净利润大幅下滑、资产质量风险加剧的严峻挑战。
01 资产扩表与业绩收缩
华润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势头强劲。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突破4000亿大关,达到4340.4亿元,同比增长11.6%。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合并口径下总资产4581.40亿元。
然而,规模扩张并未转化为盈利增长。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1.32亿元,同比增长4.87%;然而净利润仅为4.4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7.97%,增收不增利现象凸显。
2025年上半年,华润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下滑8.55%;实现净利润4.71亿元,同比下滑25.80%。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三季报经营情况中仅披露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未公开营收净利等数据。
从2022年至2024年,华润银行净利润从20.03亿元降至4.49亿元,累计降幅超70%。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华润银行“重规模、轻质量”的战略偏差。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4年,该行利息净收入下降4.46%;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7.12%,占营收比升至35.81%。
然而,这种收入结构变化并非积极信号。具体而言,华润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为3.25亿元,同比下降27.83%,反映其中间业务能力弱化。非利息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该项从2023年的-3.2亿元转为2024年的6.32亿元。这种依赖金融资产估值变动的收入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此外,2024年,华润银行的净息差已收窄至1.23%,不仅较上年下降27个基点,也低于行业1.52%的平均水平。在宏观经济增长承压、银行实行减费让利政策,叠加区域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华润银行付息负债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盈利空间。
02 信用减值损失大增吞噬利润
华润银行净利润暴跌的直接原因是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2024年,该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42.92亿元,同比增长44.64%。
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华润银行共计提了93.44亿元信用减值损失。细分来看,2024年华润银行金融投资信用减值损失13.4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97.58%。
内控漏洞是华润银行面临的另一大挑战。2024年,该行收到3张百万级罚单,合计处罚金额超过千万元。其中,因对代销未能到期兑付的资管计划进行了刚性兑付,被罚款700万元,原董事长宗少俊也被予以警告。
2025年8月,华润银行又因违反支付结算、反洗钱等多项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警告并处以334.75万元罚款。这表明华润银行在内控合规方面存在系统性问题。
此外,该行管理层违纪违法案件频发。2024年4月,华润银行东莞分行原行长管礼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2025年6月,该行风险管理部资深专家韩鹏宇(曾担任广州分行和佛山分行行长)也被通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
这些内控漏洞不仅带来财务损失,更暴露出华润银行在风险管理、合规文化建设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03 新管理层的挑战与机遇
华润银行的管理层变动频率令人瞩目。2021年,李福利接棒刘晓勇;2022年,宗少俊上任董事长;2025年1月,钱曦被选举为该行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6月其任职资格正式获批。
四年三次更换董事长,如此频繁的人事更迭在城商行中并不常见。
2025年2月,华润银行重启全球行长招聘,将候选人年龄上限从“70后”收紧至“75后”,要求管理资产规模从3000亿提升至4000亿金融机构。
钱曦升任董事长后,华润银行行长职位悬空超7个月,导致“五副二行助”架构下的决策链条拉长,战略执行效率打折。随着袁志忠到任,华润银行新一届管理层承载着扭转局面的期望。
“钱袁组合”被认为是优势互补的搭配。钱曦具备招商银行背景,可能为零售金融和数字化转型带来思路;袁志忠则拥有中国银行的资深履历,特别是在广东省分行和新加坡分行的任职经验,有望提升对公业务、跨境金融和风险管控能力。
作为华润集团旗下的银行,华润银行的优势在于股东丰富的产业生态。未来的看点是,能否围绕华润集团的消费、医药、能源等核心产业,深度挖掘其上下游供应链的金融需求,提供差异化、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从而摆脱同质化竞争,构建起真正的“护城河”。
市场正密切关注,“钱袁组合”能否被赋予足够的改革空间与时间,并形成有效合力,这将直接决定华润银行扭转颓势的战略能否顺利推进。新管理层的表现,有待时间检验。


WEMONEY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