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银行公布50余家合作助贷名单,深度垂直模式面临新规考验

WEMONEY研究室文心2025-11-21 12:08 数字金融
助贷新规下振兴银行合作名单透视

文|文心

近期,振兴银行又更新其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名单。该行合作机构包括19家平台运营机构和33家增信服务机构。这一合作格局体现了振兴银行"深度垂直"的发展策略,即通过与众多区域性、细分领域机构开展合作,深耕特定客群和场景。

2025年10月1日,《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即助贷新规)正式实施,标志着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新规实施一个多月来,乌鲁木齐银行、龙江银行等多家区域性银行相继缩减或终止了互联网助贷合作。然而,振兴银行却保持了较大规模的合作机构数量。

1.合作名单透视:多达50余家机构

根据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需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且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这一规定促使各家银行在新规实施前陆续公布合作白名单。

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振兴银行的合作网络包括19家平台运营机构和33家增信服务机构。其中,平台运营机构涵盖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旗下的持牌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等增信机构也位列其中。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网络助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互金助贷余额在2024年末达到3.5万亿元。其中,蚂蚁、字节、京东、度小满、美团五大互联网头部平台合计占比76%。

值得关注的是,振兴银行与桔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了后者在营口自贸区的区位优势,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展现出服务本地经济的明确导向。同时,该行通过与黑龙江三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合作,成功切入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

在增信机构方面,振兴银行合作的机构分布广泛,包括深圳市凯旋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黑龙江“三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北京中保国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这些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从名单可以看出,区域性机构占比较高,大量合作机构位于黑龙江、青海、福建等地。这些区域性融资担保公司自身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经济波动时期,其代偿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合规性问题也较为突出,部分增信机构在黑猫投诉平台被用户投诉存在违规威胁借款人等行为。

吉林亿联银行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行互联网贷款合作导流获客机构从2024年11月的56家,缩减至2025年9月的10家,减少了46家。

对于振兴银行这样的中小银行而言,合作名单的调整确实是一场严峻考验。过于依赖外部合作可能导致银行自身风控能力弱化。

2.合规经营挑战:信用信息违规遭罚

助贷新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需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并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司法保护要求。

这一规定将综合融资成本上限设定在年化24%。新规实施后,主流助贷平台纷纷调整贷款申请页面显示的贷款利率区间,将上限从36%下调至24%。然而,在表面合规的背后,不少平台仍在探索"24%+产品"模式,包括"24%+权益"、"24%+保险"、"24%+风险报告"等不同形式。

不同规模的助贷平台在定价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通常以600亿元规模为分界线:规模超过600亿的助贷平台,定价普遍控制在24%以下;而规模较小的平台则更多以利润为导向,主要提供36%资产,辅以24%资产。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个案例显示,一位借款人与辽宁振兴银行签订《个人消费借款合同》,约定借款1.6万元,年利率11%。

与此同时,借款人与中昆(黑龙江)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委托保证合同》,需要支付折合年利率约13%的担保费。如果再加上助贷平台约11%的咨询服务费,借款人实际承担的综合融资成本接近36%。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辽宁振兴银行助贷业务中担保费、综合息费过高的投诉时有出现。近30日内,振兴银行共收到181件投诉,其中涉及合作放贷的高息投诉达150件。有用户反映,在58快借平台尝试提现3.2万元,在不开通"黑钻卡"的情况下,综合借款年利率接近36%。

除了利率问题,辽宁振兴银行在业务运营中也受到了监管处罚。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显示,辽宁振兴银行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罚款28万元,处罚决定日期为2025年10月28日。

3.转型发展之路:从依赖外部到自主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辽宁振兴银行是经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全国19家民营银行之一,也是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该行于2017年9月27日获得原辽宁银监局批复开业,注册资本20亿元。主要股东包括:荣盛中天实业(30%)、沈阳天新浩科技(28%)、启源工业泵研究所(22.5%)、智通融网络(9.75%)、金联邦医疗器械(9.75%)。

值得注意的是,荣盛中天实业作为振兴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已被列为被执行人并受到限制高消费令。荣盛中天实业由荣盛发展(002146.SZ)全资控股,而荣盛发展目前是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同时受到限制高消费令约束,并存在票据持续逾期问题。

根据辽宁振兴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288.83亿元,同比减少2%,其中贷款和垫款总额2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下滑2.68%;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滑25%。营收下降主要是由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大幅增加。

在银行业息差普遍下行的背景下,辽宁振兴银行2024年的净息差和净利差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而不良率变动相对平稳。具体来看,2024年辽宁振兴银行净息差为3.74%,较上年上升0.86个百分点;净利差3.34%,较上年上升0.8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26%,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

在助贷新规背景下,银行业的合作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新规强调银行不得将贷款发放、风险控制等核心职能外包,这意味着过去"只出钱不管事"的模式将难以持续。

行业变革已经拉开序幕。随着助贷新规的实施,一批合规能力不足的中小助贷机构正逐步退出市场,而头部机构通过技术输出巩固竞争优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对振兴银行而言,依靠外部渠道扩张的时代正在过去,构建自主风控能力将成为其在新一轮竞争中立足的关键。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