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赢科技赋能新市民金融,助力点亮美好生活

派财经派财经2022-11-18 11:53 数字金融
深圳各金融机构,积极建机制、促创新、优服务、提质效,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小赢科技利用金融科技优势,扎根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业务,着力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深圳样板”。

自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后,新市民金融服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深圳各金融机构,积极建机制、促创新、优服务、提质效,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小赢科技利用金融科技优势,扎根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业务,着力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深圳样板”。

打通新市民服务新赛道 助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据统计,新市民约13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超过75%。从事广告传媒行业的司同强便是新市民之一。司同强表示,作为一名创业者,由于手头流动资金并不充裕,加上部分客户结款时间较长,使得他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好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他的资金难题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新市民 司同强:通过朋友的介绍,接触到了小赢卡贷,他这个贷款你只需要手机上传一些资料,不用跑银行,不用各种抵押,特别简单。  

打通“最后一公里” 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

目前,我国新市民群体扩张速度快、发展潜力大,而且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如何满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成为金融机构的新课题。深圳头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小赢科技,携手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托科技的力量,解决普惠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通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小赢科技总裁李侃:小赢科技一个最重要的核心业务,就是通过我们数据分析能力,给银行找到这样一个精准能够服务的新市民,把他们连接起来,让这些新市民金融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打通新市民服务新赛道 助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实际上,小赢科技一直以来服务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亦是“新市民”的范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小赢科技的贷款总额中,有46.18%流向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小赢科技总裁李侃表示,企业将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持续深化普惠金融业务与服务“新市民群体”相结合,将普惠金融业务持续下沉,让“新市民”享受到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小赢科技总裁李侃:服务实体对于我来讲或者对于我们公司来讲,我们的愿景就是能够让这些小微企业主能够通过我们的介入,能够使得双方都能够获益。我想这就是我们小赢科技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来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了。  

聚焦新市民群体需求 给留守儿童更多“精准关爱”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加强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之外,小赢科技同样关注新市民子女的情况。新市民凌杰是江西赣州人,来深圳三年,老婆和孩子都在老家,一般通过视频通话了解近况。凌杰表示,他得知通过公益帮扶,老家寻乌县澄江中心小学的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大大提升,如今与大城市的学校相差无几。此外,小赢科技运用互联网思维挖掘需求,在当地学校推广阅读计划,联动城乡交流,打造“书香校园”,用阅读照亮新市民子女的成长之路。

新市民凌杰:有外面的帮助,像小赢科技这样的帮助,对我们下一代小孩子肯定是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以后学得更好,肯定是有更好的条件,更跟得上外面的节奏。

小赢科技高级副总裁 孙静:澄江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也是这些新市民原籍所在地的一些留守儿童,一方面是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还有一些这些新市民到了一线或者二线城市了之后,他们也由于自己个人的一些需求或者生活的需求,会有一些金融的活动,但是他们可能缺少金融知识,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也计划针对这些新市民,而且已经做了一些金融普及的一些培训,包括通过我们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告知他们最基本的金融常识,以及普及最基本的金融风险防控的一些能力,帮助他们普及相关包括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 

金融惠民 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深圳样板”

实际上,为提升深圳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今年7月,深圳银保监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细则》,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提出10个方面37条具体措施,推动深圳金融机构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合力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深圳样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特征,体现在它是一个高频、少量,每一笔金融服务涉及到的金融资源非常少,但是汇集起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金融服务,那么针对这种特点,我觉得一方面我们的金融机构要创设一些普实性的、针对特殊应用场景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互联网的金融工具,可以发展一些线上化、批量化的金融服务,它的每一笔额度可能相对比较少,但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让它迅速覆盖到更多的人群。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