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亿营收背后的分野:六家金融科技公司Q2净利最高增125%,最低跌12.7%

WEMONEY研究室文心2025-08-28 15:34 数字金融
读懂这六份财报,看懂金融科技的未来

文|文心 编|刘双霞

2025年二季度财报披露进入尾声,六家披露财报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奇富科技、信也科技、乐信、小赢科技、嘉银科技和宜人智科,展现出整体业绩普遍走强的态势,合计营收突破200亿元,净利润也出现显著修复,体现出行业在复杂环境下的韧性与弹性。

从具体策略来看,各公司正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增长,例如奇富科技和信也科技持续强化技术底层与风控体系建设,乐信推动“科技+电商”双轮驱动,小赢科技和嘉银科技侧重于规模扩张与市场渗透,而宜人智科则在激烈竞争中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压力。这些不同的战略取向,也反映出当前金融科技行业在发展模式上的探索与分化。

与此同时,将于10月正式实施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即“助贷新规”)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该政策对商业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提出更严格的合规要求,包括机构准入、综合融资成本披露、风险定价审慎性等多方面内容。这不仅将推动行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也促使金融科技公司重新审视业务逻辑,将合规能力、科技实力与资金成本控制置于更核心的位置。如何在增长、风控与政策合规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已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课题。

1.头部与中小机构:分化格局初显

从企业层面来看,头部机构与中小型平台之间的业绩和战略分化正在加剧。以奇富科技为例,其凭借强大的科技底座和多元资金渠道,实现了营收52.16亿元、净利润17.31亿元的双重高增长,同比增幅均超过25%。该公司不仅稳固了其在信用评估与智能撮合方面的优势,还通过低成本的资产证券化(ABS)发行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显示出规模效应下的护城河加深。

信也科技则通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显著缓解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其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1.5%,在总收入中占比首次突破22%,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此外,公司在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提升36.3%,表明其在国内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全球化策略已初见成效。

乐信虽然营收同比略有下滑,但其通过结构性调整实现了利润的大幅提升,净利润同比增长125.11%,达到5.11亿元。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科技服务收入与电商分期业务的快速增长,说明其从传统信贷驱动向“科技+场景”模式的转型正在生效。尤其是在风控系统和用户运营方面的技术输出,正逐步成为其新的收入来源。

相比之下,中小型机构虽在规模上实现较快增长,但仍面临盈利质量与可持续性的挑战。小赢科技通过大幅提升交易规模,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65.55%,但其对高成本获客的依赖也带来了潜在波动风险。嘉银科技尽管营收增长27.78%,但营销费用同比上升46%,反映出其在激烈竞争中为维持规模所付出的代价。宜人智科成为六家中唯一净利润下滑的企业,主要由于小额循环贷产品面临同业竞争加剧、资金成本高企等问题,凸显出在缺乏差异化优势的情况下,中小平台更易受到行业波动冲击。

2.行业共性与挑战:规模扩张与风险博弈

尽管策略有所不同,贷款规模扩张仍是大多数金融科技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推手。无论是小赢科技的“放量”策略、嘉银科技的营销驱动,还是乐信所构建的“电商+金融”生态模式,其本质仍是通过不同路径扩大用户基础和市场份额。头部机构如奇富和信也,则更注重通过技术优化运营效率、提升客户精准度,并拓展非信贷收入来源,逐步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

行业的普遍挑战也趋于一致:获客成本持续攀升,逾期风险仍需严密把控。六家公司的销售与市场费用普遍呈上涨趋势,其中奇富科技该项支出达6.63亿元,信也、乐信也均超过5亿元,表明行业正进入高投入竞争阶段。另一方面,在资产质量管控上,主流机构90天以上逾期率多控制在2%以下,显示整体风控能力有所提升,但也提示公司需在规模扩张中始终保持审慎。

从更深层次看,金融科技行业已从最初的流量红利阶段,逐步过渡到风控能力、资金成本与合规水平三重驱动的发展时期。头部企业凭借更低的资金渠道成本、更成熟的模型技术和更稳固的银行合作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中小平台则必须加快转型,摆脱对高费率产品的依赖,从单纯规模竞争转向效率与合规竞争。

3.助贷新规将至:监管倒逼行业升级

即将于10月1日实施的“助贷新规”被业内普遍视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该政策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与未纳入合作名单的助贷机构开展业务,同时强调增信费用必须纳入综合融资成本,并实施差异化定价与合作费用上限管理。这些措施旨在整顿市场中的高息业务模式,杜绝合规套利,推动助贷业务回归本源——真正以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对头部机构而言,新规虽在短期内带来调整压力,但长期来看将强化其竞争优势。像奇富、信也等企业早已推进低成本资金合作、强化自主风控能力,并布局多元化业务结构,这些举措符合政策导向,有望助其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不少机构也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动态定价与资产匹配,以实现更加精准的風險识别和定价能力,从而在合规框架下保持盈利能力。

相反,对部分中小平台来说,新规带来的挑战尤为严峻。它们过去依赖较高费率产品覆盖运营成本,但在新规约束下,此类模式难以持续。若无法迅速调整业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或寻求技术突破,将很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萎缩甚至退出市场的压力。

从投资端来看,尽管六家公司已集体进入稳定盈利阶段,但资本市场对其估值仍持谨慎态度。行业未来能否实现估值修复,将取决于各公司在新规环境下的盈利可持续性、资产质量表现以及科技赋能效果的真实体现。预计资源将进一步向具备合规优势、技术实力与资本韧性的头部企业集中,市场格局或迎来新一轮洗牌。

2025年上半年,金融科技行业呈现出“整体复苏下的内部分化”之特征。奇富、信也等头部机构通过技术布局与全球化策略巩固领先地位;乐信凭借业务转型实现利润提升;小赢、嘉银依托规模扩张快速增长但也面临效率挑战;宜人智科则反映出中小从业者在激烈竞争中的经营压力。随着助贷新规的落地,行业将迎来更彻底的合规升级与结构重组。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是否能在规模、风控、合规与技术之间取得平衡,而那些能够主动适应变化、持续投入科技并优化业务模式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行业整合中赢得先机。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