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月活的相亲平台涉足助贷业务,米连科技跨界金融

WEMONEY研究室文心2025-11-13 16:55 数字金融
相亲平台的"安全感"危机:米连科技金融跨界背后的用户权益考验

文|文心 编|刘双霞

近日,WEMONEY研究室发现,在小米消费金融最新公布的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名单中,北京米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米连科技)赫然在列。米连科技正是相亲App"伊的运营主体,该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冲刺"在线情感社交第一股"。凭借独特的"红娘引导+三方视频互动"模式,该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19.17亿元的营收和2.62亿元的净利润,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米连科技主要App中尚未发现直接的信贷服务入口,其与金融机构的具体合作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1.业务结构过于单一

米连科技的营收结构高度集中,这构成了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挑战。公司打造的"线上红娘"生态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平台聊天室由"主持人用户"(即红娘)主持,通过音视频连麦引导男女嘉宾互动。这些红娘并非平台正式员工,而是从满足特定条件的活跃用户中转化而来——例如,在伊对平台需要累计参与至少50小时互动。截至2025年6月,伊对平台已拥有超过18万名主持人用户。

平台的盈利主要依靠用户在聊天室内向心仪对象或红娘赠送虚拟礼物,以及通过消耗代币解锁特定功能,如"亲密度满1000可交换联系方式"等设计,深度绑定了情感需求与付费行为。为维持这个生态,平台将虚拟礼物和代币消费收入的20%至52%分配给主持聊天室的红娘,这也导致了高昂的成本支出。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收入严重依赖"伊对"和"贴贴"两款应用,其中仅"伊对"单款产品就贡献了超过七成的营收。这种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营收结构,使得米连科技的业绩增长缺乏多元化的支撑和缓冲。

从财务数据演变来看,米连科技在2022年、2023年经历连续亏损后,于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62亿元,同比激增490.25%。然而,这种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优化,而非业务模式的根本性改善。

具体来看,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分成费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高达83.6%、84.6%、89.5%和90.6%,这些分成主要支付给平台上的红娘用户,以激励他们促进用户互动和消费。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米连科技的研发开支占营收的比例从2022年的8.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相比之下,销售及营销开支虽然占比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4%以上。研发投入的持续减少与公司宣称的重视技术创新的定位形成了一定反差。

2.敏感场景与信贷的碰撞

当米连科技考虑将金融业务特别是助贷服务,引入其现有的情感社交场景时,多重风险也随之浮现。

合规风险首当其冲。近年来,监管层对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管控日益严格,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将核心风控环节外包,并对合作机构的资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尽管米连科技在招股书中宣称自2018年"伊对"上线以来保持了"零处罚"记录,但公司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并非毫无瑕疵——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曾通报"伊对"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定向推送等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将婚恋、情感陪伴这类高度敏感的社交场景与信贷服务捆绑,存在明显的伦理争议。在现有模式下,平台主持人(红娘)已经从用户赠送的虚拟礼物中获得可观的收入分成,这已经导致部分"红娘"被投诉频繁诱导用户"刷礼物"。如果在此基础上引入信贷服务,可能形成"为爱借贷"的新型风险模式,进一步放大用户的债务风险。

用户投诉的高频发生也反映出平台在规则设置和消费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的数据,以"伊对APP"为关键词的投诉量高达2540条。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诈骗、强制充值、诱导消费等方面。有用户投诉称,被伊对平台"亲密度满1000可交换联系方式"的规则诱导,一个多月内消费超5万元。


  1. 安全叙事与商业现实的差距


米连科技在资本市场上讲述的"安全"与"信任"故事,与其商业现实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公司用户结构特点加剧了金融业务的风险。米连科技将"下沉市场"作为其关键增长点,三、四线用户占比超过六成。相比一二线城市用户,这部分用户群体可能风险甄别能力较弱,更容易为"高效配对"支付溢价,也更为依赖平台提供的安全感叙事。这种用户结构特点使得金融业务的引入需要更加审慎的风险评估和用户保护措施。

从业务布局来看,米连科技的海外拓展仍面临不确定性。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收入仅占总营收的4.7%。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隐私、性别互动、宗教边界等方面的规定差异巨大,平台在国内的"红娘控场"模式能否成功复制到海外市场,仍有待观察。

在资本市场上,IPO前夜涉足金融业务的故事并不新鲜。米连科技的跨界金融尝试,不仅要面对监管的审视,更要解决其商业模式中固有的结构性风险。

当相亲平台开始探索金融变现路径,"安全感"这一宣称的核心资产正面临严峻考验。对于米连科技而言,金融业务究竟是助推上市的新故事,还是放大风险的催化剂,答案可能取决于其能否真正平衡商业扩张与用户权益保护。

针对上述问题,WEMONEY研究室发去沟通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