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MONEY研究室·数字金融周报|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小米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暴增143%
银行
1.6家银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近日,多家上市银行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情况。杭州银行、江阴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常熟银行和浦发银行在营收、归母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杭州银行以16.66%的增速位列第一。从6家银行在资产规模上来看,青岛银行和齐鲁银行突破7000亿元。截至6月末,杭州银行总资产达2.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浦发银行资产总额达到9.65万亿。【WEMONEY研究室】
2.又一省联社“变身”农商行
8月28日,吉林金融监管局发布公告,同意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13家分支机构开业。吉林农商银行也采取“两步走”的改革模式,最终将组建省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22日,吉林省财政厅宣告发行年内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总额为260亿元,经由吉林金控集团以间接入股的方式,全部用于吉林农商银行的资本补充项目。加之调整吉林农信辖内17家农商行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共计346亿元。【国际金融报】
3.四川三家银行拟“抱团”申设理财子
日前,多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四川省内的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和四川银行计划联合申设银行理财公司,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展开。知情人士透露,三家银行对联合申设拿到牌照一事“较有信心”。这一计划如成功落地,对银行理财行业将会有多重意义。一是,自2023年12月29日至今,近20个月时间尚无新的银行理财公司牌照获批。如果四川此次能够拿牌,意味着新一轮牌照的发放有望重新拉开序幕。二是,从当前银行理财公司发起主体看,除5家外资合资理财公司外,其余均由银行独资发起设立。三是,由于限时出清存量理财业务压力较大,不少地方、特别是中西部省份仍在积极争取牌照。【财联社】
4.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至37只
8月26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第九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中邮理财新增2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至此,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已支持6家理财公司成功发行3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据悉,中邮理财新增2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分别设置了18个月和2年的最短持有期,2只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二级(中低),风险程度适中。此前,中邮理财已发行365天、1095天(3年)、1825天(5年)等多种期限产品,新推出产品覆盖了更灵活的持有周期(1.5年、2年),以满足投资者对流动性与收益平衡的需求。【证券日报】
5.三湘银行开业9年来首现大额亏损
近日,据三湘银行第二大股东汉森制药半年报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三湘银行资产总额517.44亿元,较年初减少10.23亿元;净资产47.07亿元,较年初减少10.46亿元;1-6月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实现营业利润-2.38亿元、净利润-21437.52万元,系该行开业9年以来首次出现巨额亏损。对此汉森制药解释称,三湘银行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是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作为主要服务普惠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上升影响所致。据了解,三湘银行的贷款结构以个人贷款为主,比较依赖和互联网平台的合作;而近年来该行为了摆脱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开始大力拓展税票贷等自营业务,也因此带来了巨额亏损。【消金界】
6.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降幅达10到20个基点。其中,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调整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南京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上周五,三年期存款利率1.85%调成1.75%了。江苏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三年期存款利率1.75%,之前三年期存款利率是1.85%,是上周三降的。据了解,今年5月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均发布消息,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个基点。目前,六大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05%,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则分别为1.25%和1.3%。【财联社】
保险
1.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共赚近1782亿元
截至8月28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皆已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这五大A股上市险企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1.93亿元,同比增长3.7%。
从承保业务来看,五大上市险企的人身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明显;上半年,A股上市险企整体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呈“四升一降”态势。其中,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净利润规模最大;中国人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太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中国人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30亿元,同比增长16.9%;新华保险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3.5%,同比增速最高。【证券日报】
2.万亿险资A股重仓图谱
作为“投资长钱”的“课代表”,险资动向向来是市场关注的风向标。当前A股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中报,险资二季度的重仓股和调仓换股情况陆续出炉。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共有368只个股被险资重仓持有,主要聚焦于非银金融、银行、通信、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板块。
截至8月27日,共有368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险资的身影,其中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对中国人寿的持仓最大,合计市值为7959.3亿元;排在第二的是中国平安对平安银行的持仓,合计市值达到1357.3亿元。中国人寿还在二季度大幅增加了中国电信的持仓,总共加仓2.05亿股,累计持有11亿股,截至二季度末的持仓市值为85亿元。从险资扎堆的数量来看,神火股份最受欢迎,有4家保险机构驻扎其中,分别是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前海人寿和瑞众人寿,四家机构合计持仓1.04亿股。此外许继电气、双汇发展、华润双鹤等13只个股也均有3家保险机构驻扎其中。【21世纪经济报道】
3.新三板保险中介陷窘境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28日,共有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其中5家出现亏损,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先来看营业收入,2025年上半年,民太安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位列第一,同比增长1.82%;诚安达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3.11%,增速排在首位。
与此同时,2家机构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具体来看,润华保险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75%至0.4亿元,润生保险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4.97%至0.09亿元。对此,润生保险指出,主要是受经济环境及保险年化收益率降低的影响,业务量减少。【国际金融报】
4.航旅纵横9.9元延误险下架
近期,航旅纵横推出的一款9.9元“惊喜数字”精准延误险,引发各方广泛热议。针对上述产品,有消费者表示,其在航旅纵横App值机时弹出延误险提示,“只需9.9元,延误17分钟可以获赔300元”,但当航班延误并尝试获取理赔时发现,该延误险必须延误17分钟才能赔付。对此,从航旅纵横客服处获悉,由于部分用户反馈产品影响自身出行体验,目前相关产品已下架。有专家表示,此类产品在保险行业内并不常见,传统航班延误险通常采用“区间赔付”方式,而此类要求延误时间“精确到某一分钟整”的产品,更像是一种博彩游戏或营销噱头,而非真正的保险设计。【新京报】
5.两家险资跻身苏州银行前十大股东
8月28日金融一线消息,苏州银行今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两家险资跻身苏州银行前十大股东。其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传统一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持股比例达到了3.34%,位列该行第三大股东;“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自有资金”持股比例达到了2.62%,位列第七大股东。【金融一线】
6.合众人寿一多名高管卸任
近日,合众人寿官网高级管理人员名单更新,披露了一系列重大人事调整,引发行业关注。此次高管调整主要集中在副总层级,详情如下:副总经理韩旭新增首席投资官职务;副总经理顼颂新增首席信息官职务;副总经理王占宇降为总经理助理;陈文容、崔照辉双双卸任副总;总精算师Hui Zou(邹辉)离任,孟明阳临时接棒;此番调整后,合众人寿的高管架构从原先的 “一正六副一总助” 精简为 “一正三副一总助”,由总经理夏树海统筹管理,韩旭、葛海燕、顼颂三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相关业务,王占宇为唯一的总经理助理。2024年上半年合众人寿盈利2.11亿元,但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7.59%,且万能险账户巨亏24.78亿元,流动性风险加剧。【运营商财经】
消费金融
1.四家头部消金公司上半年业绩出炉
四家头部消金公司上半年合计资产超6200亿元。整体来看,上半年业绩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蚂蚁消金以百亿营收领跑行业,其3064.70亿元的总资产规模更是远超同业,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招联消金虽然以15.04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但同比下滑13.34%的表现也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蚂蚁消金实现营业收入100.41亿元,同比增长67.77%;净利润达14.60亿元,同比增长57.84%。兴业消金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3.43%,增速位居行业前列。中银消金的扭亏为盈同样值得关注,从去年同期的亏损3.06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盈利1.50亿元,实现了质的飞跃。【WEMONEY研究室】
2.小米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暴增143%
小米消费金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232.32亿元,较年初增长7.16%,同比增幅高达24.6%。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2.5%,延续了自成立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5月末,小米消费金融贷款余额达到205亿元,这一数字令人瞩目。从历史数据看,2021年末至2024年末,小米消金贷款余额分别为:38亿元、102亿元、142亿元、194亿元。成立5周年,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约50亿元。【WEMONEY研究室】
3.尚诚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6亿元
8月28日,上海银行半年报披露了其控股子公司尚诚消费金融的最新业绩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尚诚消费金融总资产达到249.1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4%;净资产为26.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6亿元;贷款余额为244.22亿元,同比增长4.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约8.6%,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按照此增速,公司有望超越2024年全年2.41亿元的净利润水平。 尚诚消费金融成立于2017年8月17日,由上海银行、携程集团、博裕资本、红杉资本共同发起设立,是经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上海银行持股38%,携程集团持股37.5%,博裕资本持股12.5%,红杉资本持股12%。【财经网】
4.哈银消金放贷3300亿元
哈银消金于2017年4月正式开业,作为全国第19家持牌消金公司,其诞生自带光环。控股股东哈尔滨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多年的探索与深耕,为哈银消金奠定了坚实基础。哈尔滨银行早在2004年便全面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在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农户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6月,哈银消金累计发放消费贷款突破3300亿元,五年内复合增长率达28.23%,累计授信用户超2500万,“其中相当比例覆盖了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达的群体”。这些亮眼数字背后,是助贷业务撑起的“繁荣”。2024年,哈尔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107.57亿元,同比增长16.1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高达5.51%。【财事汇】
金融科技
1.六家金融科技公司Q2净利最高增125%
2025年二季度财报披露进入尾声,六家披露财报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奇富科技、信也科技、乐信、小赢科技、嘉银科技和宜人智科,展现出整体业绩普遍走强的态势,合计营收突破200亿元,净利润也出现显著修复,体现出行业在复杂环境下的韧性与弹性。从企业层面来看,头部机构与中小型平台之间的业绩和战略分化正在加剧。以奇富科技为例,其凭借强大的科技底座和多元资金渠道,实现了营收52.16亿元、净利润17.31亿元的双重高增长,同比增幅均超过25%。宜人智科成为六家中唯一净利润下滑的企业,主要由于小额循环贷产品面临同业竞争加剧、资金成本高企等问题,凸显出在缺乏差异化优势的情况下,中小平台更易受到行业波动冲击。【WEMONEY研究室】
2.金融科技公司 Rain 融资5800万美元
该公司周四在一份公告中表示,由 Visa 支持的信用卡公司 Rain 今年与 Visa 合作,已在B轮融资中筹集 5800万美元。此次融资使该公司的总融资额达到 8850 万美元。Rain 于五个月前完成了 A 轮融资,该公司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发展公司平台,并“为全球机构提供最灵活、模块化且合规的稳定币基础设施”。风险投资公司Sapphire Ventures 领投了此轮融资,Dragonfly、Galaxy Ventures、Endeavor Catalyst、Samsung Next、Lightspeed 和 Norwest 也参与了投资。Rain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法鲁克·马利克 (Farooq Malik) 表示:“稳定币正在成为全球商业的支柱。在其最初的形式下,货币可以即时流动。我们花了几个世纪来减缓它的速度。”【币圈网】
3.拉卡拉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45.33%
8月28日讯,拉卡拉(300773.SZ)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拉卡拉实现营业收入26.51亿元,同比下降11.11%;净利润2.29亿元,同比下降45.33%。【消金界】
4.维信金科2025年中期净利润2亿元
8月26日消息,日前,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维信金科中期总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43.8%;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79.5%;每股盈利0.44元;中期股息5港仙。从收入层面来看,公司总收入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大幅增加43.8%,从人民币1,738.4百万元跃升至期内的人民币2,499.9百万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贷款实现量的增加以及其他收入来源贡献的提升。【金融虎】
5.连连数字2025年中期净利润15亿元
8月27日消息,日前,连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公告。财报显示,连连数字上半年总收入达7.83亿元,同比增长26.8%;净利润达15.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毛利率提升至51.8%,毛利金额同比增长25%至4.06亿元。从收入数据来看,连连数字在这半年间收入达到人民币782.7百万元,同比增长26.8%,这份增长成绩单背后,是数字支付业务与增值服务业务的双轮驱动。数字支付业务收入增长人民币142.1百万元,增值服务收入增长人民币22.8百万元,二者合力推动公司营收迈向新台阶。【经济观察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