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变革给金融机构和行业带来哪些增量风险?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最新表态
来源:金融时报
10月23日,在2025外滩年会的“外滩圆桌: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远企表示,当前尽管AI发展迅猛,应用广泛,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目前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其作用仍是辅助性的,无法取代人的决策。
肖远企以历史视角追溯金融与科技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过去,款项的支付需要依靠人背马驮的远程操作。一千多年前我国北宋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也得益于当时印刷术和版画技术发明的支持。电气时代解决了汇款难题。互联网时代,则实现了金融业务的24小时运营。因此现在金融行业成为AI新科技的领先应用者,我们并不感到意外。”他指出,金融行业天然具有对高效技术的需求,成为 AI 技术的领先应用领域并不令人意外。
01 AI在金融行业的三大方面应用
对于当前AI在金融行业主要应用,肖远企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首先是中后台运营的智能化,覆盖了数据收集、加工、信息甄别与识别,以及客户评估等多个环节,当前已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广泛应用。
其次是在客户交流方面,许多金融机构在客户关系管理环节,包括营销、维护和问题解答等方面,都普遍应用了AI技术。
第三是在金融产品提供方面,AI的应用带来了双重效益,对内,它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外,则使它们能够为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个性化、更精准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更有效地解答问题和满足需求。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可以预期,对金融的促进与影响可能是重大而根本性的。”他表示。
对于AI效率提升是否会带来金融机构内部员工安置的压力,肖远企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金融机构单纯因AI应用而出现员工安置压力的案例。“尽管AI发展迅猛,应用广泛,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目前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其作用仍是辅助性的,无法取代人的决策。”他解释,以柜员服务为例,AI是辅助工具,无法替代柜员与客户之间个性化的互动。在信贷、保险定价、定损、精算等关键领域,仍然离不开人的专业判断。他进一步强调,在金融领域,人才始终是我们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产,AI的应用还可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02 AI变革给金融机构和行业带来增量风险
对于AI在金融领域应用可能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肖远企解释,AI应用所带来的风险,与历史上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在金融领域应用时产生的风险类似,目前或许难以定论,但从历史视角看,过去几轮科技革命在金融领域主要带来的是增量风险和边际风险——风险的成因、路径和形态有所变化,但金融行业面临的根本性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并未发生革命性改变。
具体到这一轮AI变革对金融领域带来的风险,肖远企认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观察:
从微观来说,对单家金融机构而言,主要有两类新型或增量风险:
一是模型稳定性风险。这一轮AI应用高度依赖模型支撑业务拓展,因此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
二是数据治理风险。这涉及数据来源的选择、数据质量的把控以及事后的评估与监测程序,也就是数据治理的程序。这两类风险对单个机构非常关键。
对整个行业而言,则主要有两类增量风险:
一是集中度风险。金融行业在AI模型技术上可能会依赖少数技术开发能力强、稳定性高、资源投入大的服务提供商。同时,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源投入上可能比小型机构更具优势,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这一点有待观察。
二是决策趋同风险。所使用的模型和数据相对标准化和集中使金融机构在决策依据上可能趋同,进而导致行业整体决策同质化。如果趋同性过高,可能引发“共振”效应,这是需要关注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