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小贷被列经营异常名录,母公司海印股份退市后“死保”金融业务
文|文心 编|双霞
近日,广州海印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被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而在此前的9月11日,海印股份还刚刚为这家“失联”的小贷公司申请了不超过3500万元的综合授信,用于发放小额贷款。作为深交所退市企业海印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正通过一系列操作继续扩张金融业务。
根据广州市小额贷款协会发布的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2025年上半年发展情况及各指标排名情况,海印小贷上榜盈利能力前十名。
1.退市母公司的金融野心
海印小贷母公司海印股份曾是一家广州知名民营企业,由邵氏三兄弟(邵建明、邵建佳、邵建聪)控制,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
2021年至2023年,海印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2.20亿元、11.60亿元和9.3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30%、4.89%和19.63%;净利润分别为-6.23亿元、-3.83亿元和-1.5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1.62亿元。
2024年9月,因通过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发退市条款,其股票终止深交所上市并转入三板市场交易。
2015年6月,海印股份与金发科技等主体尝试联合发起设立花城银行,但至今未获监管批复;2016年10月,又宣布对外投资2亿元发起设立花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终止投资设立。
海印小贷的官网显示,其明星产品为“海印工薪贷”、“芝麻贷”和“信用卡”贷。安卓应用商店则显示,海印小贷上架了“海印金服”和“悦贷宝”两个APP。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2025年开年至今,特别是在近三个月,海印小贷密集注册了14个贷款小程序,名称包含小六钱包、悦贷宝借钱、三五钱包、悦贷钱包、小海钱包、海印小六应急、闪闪给钱、米小五分期、三五好借、海印小六分期等等。大部分并未在应用商店上架。
2.旗下APP“悦贷宝”陷“宣传与实际不符”争议
“悦贷宝”作为海印小贷旗下的贷款APP,陷入了利率宣传与实际不符的争议。
在华为应用商店的页面上,该产品标注年化利率为7.2%-36%,但当用户下载后,页面却显示利率最高为24%。这种宣传与实际不符的做法,涉嫌违反金融营销监管规定。更令人困惑的是,用户评论反映“悦贷宝是骗子软件,进去就下载一个叫星悦的软件,星悦也可马上开始下载一大堆软件还关不掉”。
WEMONEY研究室以用户的身份进行注册,该产品标注年化利率为10.8%-24%。
“悦贷宝”的用户协议显示,其运营方为海印小贷和广州海融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提供“包括融资担保相关的咨询、支持、顾问与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服务”。
海印小贷的经营范围中,仅包括“小额贷款业务”,并不包含融资担保业务。而《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与无融资担保、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的机构合作,接受其提供的融资担保或者保险服务”。
这家“海融数据”公司,海印小贷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5%。第一大股东为前海超越惠升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持股85%,后者也并未关联任何融资担保公司。海融数据如何与海印小贷开展融担业务,在贷款流程中充当哪些角色,目前尚不明确。
3.小贷行业步入强监管时代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该《办法》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规范经营行为。
其中第十五条特别针对第三方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小贷公司“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不得与无融资担保、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的机构合作,接受其提供的融资担保或者保险服务”。这些规定直接针对海印小贷与海融数据的合作模式,对其合规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助贷行业也迎来新的监管要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助贷行业提供服务的年化利率被压降至24%以下已是大势所趋。
面对这些监管新规,海印小贷的“悦贷宝”产品利率展示不一、疑似违规开展融担业务等问题,无疑将面临严峻的合规考验。
海印小贷的注册资本为2亿元,自2018年5月增资后,七年多并无新的增资动作。这一注册资本规模,暂不满足《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开展网络小贷业务最低10亿元的实缴资金门槛。
尽管自身经营状况不佳,海印股份仍持续为海印小贷提供资金支持。2025年9月11日,海印股份发布公告,为海印小贷向广东省粤普小额再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不超过3500万元的综合授信,期限不超过12个月,专门用于发放小额贷款。
该担保公告披露了海印小贷的业绩状况:截至2024年末,海印小贷资产总额为3.54亿元,流动负债总额6448.13万元。2025上半年,海印小贷营业收入为2089.62万元,利润总额1181.55万元,净利润886.16万元。
在金融监管持续加强的背景下,在退市公司及部分小贷机构中,金融业务仍在通过各类“创新”模式延续。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以及助贷新规对综合融资成本的严格限定,这种在灰色地带游走的业务模式恐难以为继。


WEMONEY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