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熊市牛基画像:业绩前1%,规模超10亿,年化10%以上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梅
什么样的基金,既是产品矩阵中的明珠,又称得上公司的“脸面”?
这个问题,肯定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以笔者看来,至少要从三个维度去判断:一是考察周期长短,二是资产规模大小,三是净值增长,包括年化回报。
只有能经受这三维考察的产品,才能称得上是牛基。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考核周期。
眼下常见的季度、半年度甚至年度业绩榜单上的产品,有一大半不是真正的牛基。
原因有两个:一是考察周期太短,部分产品有跟风炒作,甚至年底冲业绩之嫌;二是多数榜单没有资产规模限制,不少迷你型基金混迹其间。
眼下,管理层倾向于对基金中长期考核,3年、5年、8年、10年都是重要的周期。
不过,对于普通基民而言,8年、10年时间太长了,好多基金也许到时候就不在了。
相比较而言,3年、5年的考察周期比较合适。
这里,笔者倾向于选择5年。
核心原因是:这一轮熊市周期开始于2021.02,距今已4年多。以5年为周期,能更好地考察一只基金穿越牛熊时的表现。
其次,不能不考虑规模效应。
那些资产低于0.5亿的迷你型基金,即使你将其夸出花来,赚钱效应也有限,肯定不会成为基金公司的颜值担当,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清盘。
从规模效应考虑,我们倾向于选择资产不低于10亿的产品。
这样的体量,一旦业绩优秀,产品对基民的回报,对基金公司的贡献,都是“杠杠”的。
再次,就是看基金净值增长。
考察一只基金的业绩,不仅要看考察周期内的累计净值增长,还要看成立以来的年化回报,两相结合,才能看出基金公司及其经理的综合实力。
截至2025年6月30日,市场目前有开放式基金(非货币与QDII)22090只。
首先,我们选取近5年业绩前1%的产品,共226只。这是界定牛基的基本条件。
接着,在这226只产品中,去掉资产规模10亿以下的,结果还剩下104只。这是为了淘汰那些迷你型基金,保持标的的基本体量。
最后,从这104只产品中,筛选成立以来年化回报超过10%的,总共72只。这一步,是考察一只基金的持续赚钱能力,去掉前些年那类追风的网红基金。
这72只基金(包含同一基金的A、C……类产品),近5年净值增长均超过70%,成立以来年化回报高于10%,资产最新规模最低11.27亿元。
这些基金,都成功穿越了近5年熊市,称得上是当下市场的“牛”基。

数据显示,这72只牛基中,权益类产品高达62只,其中灵活配置型24只,偏股混合型15只,被动指数型14只,普通股票型9只。
显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内,权益类产品的业绩弹性远超其他品种。
此外,还有10只商品型基金。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起,黄金就开始走上大牛市。上述商品型基金中,有9只是黄金ETF,它们净值的快速增长,就是这次大牛市的丰硕成果。
从产品归属看,这72只牛基来自29家基金公司。
其中,大成基金9只,排名第一;华商基金6只,排名第二;易方达基金5只,排名第三;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国泰基金各4只,并列第四;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中庚基金各3只,并列第五。
其余产品中,景顺长城基金、中欧基金等各2只,交银施罗德、天弘基金等各1只。

看上去,这些基金公司的代表性产品非常多元。
比如,大成国企改革A,成立于2017.09,截至2025年6月30日,恰好经历最近这轮牛熊周期,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247.8%,年化回报17.37%。
比如,华夏行业景气,成立于2017.02,截至2025年6月30日,成立以来净值增长244.93%,年化回报15.87%。
再如,工银物流产业A,成立于2016.03,截至2025年6月30日,成立以来净值增长294.6%,年化回报15.83%,
客观地说,上述产品都经历了这轮牛熊周期的考验,是A股市场的大赢家。
此外,公司研究室注意到,上述72只牛基中,红利基金竟然高达14只,其中红利低波基金10只。
近几年,高股息股票受到追捧,不少资金就是借道这些红利基金入市。
上述榜单中,多家基金公司的代表作都是红利产品。
比如,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中欧红利优享A/C,近5年净值增长都超过100%,它们都是这波红利大潮的弄潮儿。

最后,我们再看看这72只牛基TOP10榜单。
数据显示,上榜基金近5年净值增长最低134.6%,成立以来年化回报最低10.62%。
业绩排名第一的金元顺安元启,近5年净值增长297.96%。这只基金成立于2017.11,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25.28%。
资产规模最大的广发多因子,成立于2016.12,今年1季度末最新规模118.52亿元,成立以来净值增长345.83%,年化回报19.21%。
综上所述,这72只千挑万选的产品,不愧是穿越这轮牛熊周期的牛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