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亏46%,管理费照收1.76亿,谁为"躺赚"的基金买单?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曲奇
昨天,上证指数再次突破3700点,并创下近10年新高。
在A股的结构性牛市行情中,有些投资者3年前买的基金仍然还是亏损的。比如,天天基金网上就有一些投资者发帖写道,持有中信保诚新兴产业4年,现在还亏56%。

与这位投资者有相同遭遇的基民并不少,今天我们看一下孙浩中管理的中信保诚新兴产业的业绩究竟如何,为何还有投资者亏损超过50%?
近三年收益率-46%
2013年4月,孙浩中加入中信保诚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并于2019年12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现任中信保诚基金研究部副总监。
孙浩中的成名作是中信保诚新兴产业A,2020年2月开始管理该基金。2020年和2021年,中信保诚新兴产业A收益率分别为102.88%、76.70%,在同类1000多只基金中排名前30。
优异的业绩表现让当时仅有两年管理经验的孙浩中一跃成为明星基金经理。2021年末,孙浩中管理规模达到143亿元。
然而,到了2022年,随着其重仓的新能源概念股开始调整,中信保诚新兴产业A连续3年亏损。
根据Wind数据,2022年到2024年,该基金收益率分别为-31.05%、-36.45%、-7.64%,均大幅跑输业绩基准和沪深300。其中,2023年的收益率在同类3352只基金中位于后50名。

即便中信保诚新兴产业A今年收益率(截至8月18日)达到19.70%,但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近三年和近两年收益率分别为-46.06%、-7.37%。
这导致那些2022年买入该基金的投资者至今仍没有回本,部分投资者还亏了50%乃至更多。
由于持续亏损以及持有人不断赎回,近年来孙浩中的管理规模不断下滑。2025年二季度末,其管理的7只基金总规模28.93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了80%。
收益虽然不佳,基金管理费率却一点也没少。中信保诚新兴产业的管理费率一直是1.2%,2022年到2024年累计收了1.76亿元管理费。
今年5月份推出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就是要打破公募基金这种“旱涝保收”的现象,并将基金经理的薪酬与业绩挂钩。比如,对3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成也新能源败也新能源
2020年和2021年,孙浩中排名靠前是抓住了新能源产业的机遇,中信保诚新兴产业的重仓股主要是光伏、锂电。
孙浩中对他自己的定位是泛制造成长型选手,选股思路第一看景气,第二看格局,第三看估值。
他曾说过,“对应景气度改善的最好指标是涨价预期。比如当时选出的锂、隔膜、六氟磷酸锂,就是通过涨价预期体现较高的景气度,供需结构比较紧张。”
然而,面对下跌的市场行情,孙浩中似乎忘了自己过去说过的话,以及选股标准。
以锂电行业为例,2022年11月碳酸锂价格见顶,并在之后的5个月内价格暴跌70%。根据当时的行业产能来推算,不难算出存在产能过剩的苗头。
实际上,新能源指数(000941)早在一年前的2021年11月就已见顶,到2022年11月已下跌了一年。
2022年11月,孙浩中在蚂蚁理财社区表示“新能源产业链龙头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展现更高投资性价比,未来可以大放异彩。”
同年12月,孙浩中说到,“新能源板块差不多是最悲观的时候了,不要错过第四次科技革命——新能源。”
孙浩中对新能源板块的“迷恋”一直持续到2023年四季度初。
2023年三季度末,中信保诚新兴产业的前十大持仓股全部是新能源股票。具体来看,爱旭股份、中信博、石英股份、阳光电源、晶科能源、晶澳科技6只是光伏概念股,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赐材料3只是锂电池概念股,德赛西威是新能源车概念股。
从股价表现来看,前十大重仓股当期“全绿”,区间跌幅最多达到38%。

2023年四季度,孙浩中终于对组合进行了调仓,除了中信博,其余9只重仓股都是“新面孔”。
这也意味着,孙浩中在新能源板块调整两年后才做出改变。
2023四季报中,孙浩中表示:“年末,我们对组合作了重新审视,结合市场判断与产业变化对投资组合作了重新梳理,基于审慎负责的原则,我们对组合作了均衡,除了新能源板块外,对通信、计算机、电子、机械、国防军工、传媒、医药等行业进行了配置。”
此外,孙浩中还表示继续对成长类资产保持关注,包括AI相关的产业,如AI终端、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以及关注估值处于较低区间的新能源、格局较优的高股息资产、部分医药行业的个股机会。
对于孙浩中的投资方式,有多位基民吐槽,“新能源跌了这么久,你才换赛道”、“调仓追涨,拾人牙慧”,还有人表示“他拿着基民的钱练手,美其名曰布局”。
放弃新能源后持股集中度下滑g
2023年末换仓后,孙浩中的业绩也并不理想。
根据公告,2024年四个季度,中信保诚新兴产业A的收益率分别为-7.72%、-7.06%、15.09%、-6.43%。
和2022年和2023年相比,业绩有改善但全年来看还是亏损。
这样的业绩或许是源于换仓频繁。
2023年四季度,中信保诚新兴产业的前十大重仓股更换了9只;2024年一季度更换了8只,二季度更换了6只,三季度更换了4只,四季度换了7只;2025年一季度又换了4只。
不过,在2020年和2021年业绩好的时候,孙浩中换股同样也很频繁。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换手率较高的基金经理。
2024年的业绩亏损或许还源于孙浩中对重仓股不够坚定。
以2023年三季度为节点,在此之前,中信保诚新兴产业A的持股集中度长期高于同类平均,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最高是55%。
然而,2023年末将一部分仓位切换到通信、电子这些板块后,中信保诚新兴产业A的持股集中度已经连续7个季度低于同类平均,持股集中度多为40%,最低是35%。

孙浩中曾说过,“有些行业我是绝对不会涉及的,并不是说这些行业不好,而是我觉得自己现在没有能力去把握相关投资机会,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毫无疑问,孙浩中的核心能力圈是新能源。放弃坚守新能源后,孙浩中的持股集中度出现了明显下降,这究竟是为了降低风险,还是对自己的选股没有信心?
孙浩中用基民的钱以及四年时间获得了宝贵的熊市经验,而真正承担损失的却是那些当初慕名而来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