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都涨10%,我是如何抓住这波光模块行情的

公司研究室虎山2025-08-28 16:37 数字金融
CPO概念股又一次集体爆发

公司研究室

文/虎山

今天,我的朋友都在问我如何买基金,cpo股票是在涨的太猛。说实话,作为一个老股民,我很少见到哪个赛道能像CPO这样持续火爆,几乎成了整个市场的焦点。

今天早上开盘,CPO概念股又一次集体爆发,仕佳光子盘中一度20CM涨停,长芯博创、新易盛、德科立等大涨超10%,剑桥科技、方正科技、永鼎股份强势斩获10CM涨停。 这场景我已经不陌生了,自从三月份布局CPO以来,我的持仓已经累计盈利50%左右。

先简单说一下什么是CPO。CPO(Co-packaged Optics,共封装光学)是一种先进的光模块封装技术。它将光引擎与交换机芯片紧密地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从而显著缩短了芯片和模块之间的电学通道距离。

说白了,它就是解决AI算力爆炸背景下数据传输瓶颈的关键技术。没有CPO,AI服务器会直接卡死在传输瓶颈,算力再强也传不出去。 这对于电费高昂的大型数据中心至关重要,功耗可降低30%-50%。

为什么今年cpo板块如此暴涨?

CPO板块的持续上涨主要源于AI算力需求爆发、技术迭代加速、政策支持及企业业绩超预期等多重因素叠加。

AI训练和推理需求激增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升级,英伟达、谷歌等企业计划部署800G光模块,预计2025年全球800G光模块需求量将达1800万-2200万只,同比增长3倍以上。

技术迭代也在加速。CPO技术通过光电共封装降低功耗50%,支持1.6T及以上高速传输,成为数据中心短距互联核心方案。

企业业绩也超预期。中际旭创等龙头上半年净利润预增52%-385%,二季度环比增长35%-67%,验证了行业高景气度。

我是如何参与CPO投资的?

我个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CPO投资:一是直接持有龙头个股,二是通过CPO主题基金。

在个股方面,我重点关注的是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和客户资源的公司,而不是概念炒作标的。 从今年3月开始,我就逐步布局了光模块领域的几个龙头。

另一方面,我也配置了一些表现优异的CPO主题基金。比如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C(022365),这是一只深度聚焦光模块CPO概念的主动型基金,近一月飙升39.51%,近三月大涨131.35%,表现相当抢眼。

还有易方达瑞享I(001437),基金经理武阳很擅长前瞻布局,早在去年三季报CPO龙头股新易盛和中际旭创就进入其前十大重仓股了。

当然,CPO投资也不是没有风险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估值过高。 由于市场预期打得非常满,板块估值普遍偏高,甚至存在泡沫。股价已经很大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成长预期。

技术路线也存在不确定性。CPO技术仍在演进中,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如LPO等)的竞争。大规模商业化放量仍需时间(预计在2025-2026年),目前很多公司的CPO业务仍处于研发、送样或小批量阶段,对当期业绩贡献有限。

光模块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CPO虽然代表未来,但也会受到全球数据中心投资节奏的影响5。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也是一个风险因素,全球AI算力需求主要来自北美几大云巨头(微软、谷歌、Meta等)。

我的一些操作策略

对于CPO这样的高波动板块,我的操作策略是:

核心持仓+灵活调整:保持核心仓位不动摇,拿住有真正技术壁垒的龙头企业,用小部分仓位做波段操作。

严格止损:对于已经涨幅巨大的标的,设置动态止盈点位,保证利润落袋为安。

还有就是时刻关注。最近我一直在关注英伟达的财报和动向。英伟达在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公布了其第二季度财报,这对CPO板块有很大的影响。英伟达大涨对CPO利好,英伟达要是跌了,那CPO就要调整。

对于想要参与CPO投资的朋友,我有几个建议:

不要盲目追高:CPO板块波动很大,短期涨幅过高后往往会有回调,建议等待回调分批布局。

选择真正有技术的企业:CPO涉及芯片、光学、封装、材料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头部企业一旦形成技术领先和规模化优势,护城河较深。

考虑通过基金参与:如果你对光模块行业不太了解,可以考虑通过CPO主题基金来参与,这样避免选股发愁和上车困难。

控制仓位:CPO属于高风险高波动的赛道,不建议全部押注,应该作为整体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控制好仓位比例。

回过头来看,我这波能抓住CPO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提前看到了AI发展带来的算力需求爆发趋势。随着AI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如大模型、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等),CPO需求会呈现出长期增长的态势。

当然,中间也有过失误和犹豫,错过了部分收益。投资就是这样,不可能吃完全部行情,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获取可持续的收益。

现在CPO板块已经涨幅很大了,我会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继续持有核心仓位,但也会密切关注风险信号,随时准备调整策略。

投资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心态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尤其是在CPO这种技术迭代飞快的领域。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和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