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MONEY研究室·数字金融周报|年内已有2565家险企分支机构退出;京东上线“先住后付”服务

WEMONEY研究室WEMONEY研究室2025-10-24 16:29 数字金融
内已有2565家险企分支机构退出;京东上线“先住后付”服务

【银行】

1.首家上市银行三季报出炉: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下滑2.86%

近日,华夏银行披露三季报。据三季报显示,2025年1-9月,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48.81亿元,同比下滑8.79%;实现归母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下滑2.86%;每股收益为1.04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3.59亿元,同比下滑15.02%;实现归母净利润65.12亿元,同比增长7.62%。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为45863.5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80%;贷款总额24355.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3%。存款总额23389.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2%。 【WEMONEY研究室】

2.银行“双十一”火力全开:信用卡满减、储蓄卡返现、加码消费贷

近日,记者对多位银行相关人士进行了调研,监管明确利率红线、强化合作机构白名单管理,正加速推动银行助贷渠道向抖音、京东、蚂蚁、度小满等头部平台集中,大量中小型流量平台逐步被挤出赛道,行业步入“强者恒强”的整合阶段。在此背景下,不同规模银行的应对能力出现分化。大型银行凭借品牌影响力和自营贷款能力,将助贷渠道作为补充选项;而缺乏自有场景和风控体系支撑的民营银行及区域性中小银行,则高度依赖平台导流,面临获客成本持续攀升、流量质量不断下降的双重压力。【北京商报】

3.助贷新规落地观察:银行分化调整,流量争夺进入“下半场”

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正持续扩大代销渠道,加快与地方银行“牵手”合作。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告诉记者,近期理财子公司与地方中小银行代销合作升温,是市场与监管双重驱动下的战略选择。此类合作推动了理财市场向县域延伸,丰富了中小银行产品线。从长远来看,双方需从简单代销迈向“深度协同”。理财子公司应输出系统化支持,包括客户管理工具、联合产品设计、风控赋能与培训资源;中小银行则需立足本地化服务,从产品销售转向财富管理,深化客户运营与合规能力。通过资源互补、区域深耕与科技赋能,共同构建可持续的共赢生态。【界面新闻】

4.三大金融管理部门拟招5500人: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小幅扩招,央行明显缩减

近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下称“公告”)发布,三大金融管理部门招录信息随之公布。公告显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从拟招录人数看,三大金融管理部门拟招录约5500人,同比减少840人。分部门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均较2025年小幅扩招,中国人民银行则出现明显缩减。【金融一线】

5.“75后”行长“空降”中原银行

中原银行一则变更行长的公告,近日引发市场关注。河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周锋“空降”至中原银行担任行长,其任职资格尚待河南金融监管局核准。公告同时宣布,因工作调整,原行长刘凯辞任行内一切职务。除行长迎新外,该行今年上半年任命了三位副行长,分别是姚辉元、刘清奋、王天奇,其中刘清奋、王天奇为中原银行内部提拔,王天奇还是一名“85后”。摆在周锋及新高管团队面前的仍有诸多挑战,包括中原银行机构优化、盈利承压、市值管理等【中科财经】

【保险】

1.年内已有2565家险企分支机构退出

近日,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泰康人寿等多家险企的一批分支机构集中退出市场。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统计,截至10月22日,年内已有2565家险企分支机构退出市场,较去年同期增长约六成。在今年退出市场的险企分支机构中,财险公司分支机构为646家,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为1919家,退出的机构层级多为险企的支公司或营销服务部,机构层级相对较低。【界面新闻】

2.股东求退、新帅进场,安诚财险身处巨变前夜

近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诚财险”)两笔合计1.815亿股将于11月20日被司法拍卖,起拍价合计超2.9亿元。两笔股权所有人均为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公路集团”)。当前,安诚财险原总经理被查余音未散,新董事长人选刚刚确定,人事周折与股权变动交织,可以说,正处于巨变的前夜。【北京商报】

3.京东入局香港保险业,旗下公司拿下保险经纪牌照

近日,京东旗下公司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已于近日获批保险经纪牌照,可经营的业务为一般及长期业务(包括相连长期保险),负责人为Lam Che Chuen(林志全)。同时,该公司已于近期更名为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根据牌照信息,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的牌照有效期至2028年10月13日,为期三年。公司由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现任董事为京东集团副总裁章力(ZHANG, LI)。【界面新闻】

4.前三季度“保险版ABS”登记规模超2700亿元

近日,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情况出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披露数据梳理,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受访专家表示,资产支持计划现金流稳定、期限长,契合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要和投资要求,因此受到保险资管机构的青睐。【时代周报】

【消费金融】

1.消费金融公司“花式”免息助“双11”大促

近日,天猫平台的“双11”电商购物节正式开售,至此各大电商平台已陆续吹响“双11”大促的号角。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纷纷加入这场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在国补、以旧换新补贴等的基础上,推出分期免息、派发免息券、红包派现等金融优惠活动。蚂蚁消费金融旗下花呗获悉,今年“双11”众多品牌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花呗分期免息的福利,包括一众数码品牌、家电品牌及家居品牌。建信消费金融聚焦家电、绿色消费等重点场景等。【中国经济网】

2.南银法巴发行20亿ABS,线下自营业务超70%

近日,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南银法巴消金”),拟发行2025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规模为199999.99万元。发行说明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南银法巴消金营收27.40亿元,净利1.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72%和98.61%。回溯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和净利同比增幅更是高达74.52%和172.97%,连续多年营收与净利增幅稳居持牌消金公司前三。从资产负债与盈利数据来看,公司规模持续扩张且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6 月末,总资产达565.59 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514.70亿元;2025年1-6月营业利润 4.12亿元,远超2024 年全年的1.65亿元。【零壹财经】

3.消金行业加速“排雷” 地方AMC系处置主力

进入10月下旬,消费金融行业的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再次热闹起来。记者注意到,杭银消金、蚂蚁消金两家行业头部机构接连挂出累计超31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这显示出消费金融机构优化资产结构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作为消金不良的处置主力,尽管面临资金与管理的双重考验,仍在强化内功,积极布局。【21世纪经济报道】

4.盛银消费金融将迎新董事长

日前,盛银消费金融官网公告称,经董事会决议,推举董事周峙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期限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至其获董事长任职资格之日止,且不超过六个月。【大鱼财经】

【金融科技】

1.京东金融切入租房场景,“先住后付”服务正式上线

近日,京东科技联合自如推出“先住后付”服务,通过自如App租房,原本需要支付的押金和首月房租,现在使用京东白条可以0押金入住,并将首月房租延期一个月支付。这一服务将租房时常见的“押一付三”模式转变为“0元支付拎包入住”,缓解了租客特别是年轻人的资金压力。【WEMONEY研究室】

2.笔均贷款近60元、微信分付贷款余额超千亿

近日,记者独家获得一份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信用评级报告,其底层资产为微信旗下消费贷产品“分付”,揭开了一直以来低调展业的微信分付“神秘面纱”,在涉及276万借款人、1002万笔贷款的入池资产中,户均贷款余额仅217.14元,笔均贷款余额仅59.83元,加权平均年利率为15.02%(折合日利率0.041%),加权平均账龄为1.51天,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约34岁。在五年的缓慢探索后,截至2025年6月末,分付产品贷款余额已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25.88亿元,而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6月末财付通小贷的贷款余额约为129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3.合规约束叠加业务拓展需求,年内13家支付机构获批增资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公开信息显示,同意网银在线(北京)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至15亿元。事实上,这并非今年首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已有13家支付机构获批增资。【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