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源系”资本迷局:一家县域小贷公司的百款APP扩张之路
文|文心
近日,WEMONEY研究室发现,在各大应用商店中,“秒下借款”“极速到账”“借钱无忧”等上百款名目各异的借贷APP,通过复杂的股权架构,最终都指向同一家主体——兴安县鸿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鸿源小贷”)。
公开信息显示,这家注册资本仅4000万元的小贷公司,其经营范围明确不包含“网络”字样。作为一家县域小贷公司,它是如何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线上借贷体系的?
1.隐秘的“APP工厂”运作模式
公开资料表明,鸿源小贷是一家区域性小贷公司,其业务范围原本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然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其业务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只是这种拓展方式颇为隐蔽。
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显示,鸿源小贷通过股权关系控制着6家科技公司,其中包括北京全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添香科技有限公司等。值得注意的是,鸿源小贷对这些关联公司的持股比例都被精准地控制在51%,形成控股但非全资的局面。
通过这些关联公司,在2024至2025年间,一个包含超过110款借贷APP及小程序的矩阵被快速建立。其中,“秒下借款”等APP在主流应用市场的下载量已达到百万量级。这意味着,一家县域小贷公司通过复杂的股权架构,成功构建了一个面向全国市场的线上借贷网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监管套利行为。鸿源小贷持有传统小贷牌照,但缺乏网络小贷资质。通过控股科技公司,让后者以技术服务的形式实际运营全国业务,而自身则在幕后提供资金支持和信用背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网络小贷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监管要求。”
2.资质缺失
这种精心设计的架构在监管合规方面存在明显隐患。鸿源小贷的经营范围包括办理各项小额贷款、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咨询等业务,但并未包含关键的“网络”字样。从监管角度看,该公司本身并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开展放贷业务的资格。
然而,这个庞大的APP矩阵仍在持续运营。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利率水平。调查显示,除极个别APP外,该体系下大多数产品宣传的年化利率区间为24%至36%。
WEMONEY研究室发现,2025年11月,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曾通报“惠享花”APP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要求整改。该应用的开发者为北京全风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后股东正是鸿源小贷。此外,随心用借钱、分期好借钱、秒下借款等应用也均由北京全风科技有限公司开发。
经测试显示,随心用借钱、分期好借钱、秒下借款等APP页面标注的综合年化利率区间为7.2%—36%。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用的隐私协议中,联系邮箱使用的是鸿源小贷的企业邮箱。
法律专业人士指出:“这个利率水平处于敏感区间。虽然小贷公司是否完全适用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存在争议,但24%—36%的利率确实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监管规定明确禁止小贷公司出租、出借牌照。鸿源小贷通过51%控股科技公司的模式,究竟属于“深度合作”还是“实质上的牌照出租”?当消费者通过这些科技公司运营的APP借款时,合同主体如何界定?出现纠纷时责任如何划分?这些问题都因复杂的架构设计而变得模糊。
3.快速扩张背后的风险隐忧
这种商业模式的高速扩张,带来了多重风险隐患。
首先是经营风险。注册资本仅4000万元的公司,如何支撑起百余款APP的放贷规模?其资金来源、风控能力都值得关注。
其次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矩阵式APP的运营策略,使得借款人在遭遇不当催收、利率争议等问题时维权困难。消费者往往难以辨识背后的实际运营主体,只能在不同的APP名称和科技公司之间来回奔波。此外,较高的利率水平也在不断加重借款人的债务负担,可能使其陷入“以贷养贷”的困境。
面对这种新型业务模式,传统监管方式面临挑战。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通常按属地原则进行监管,但对于鸿源小贷这种将运营主体分散至全国、业务完全线上化的模式,如何实施有效的穿透式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公开数据显示,鸿源小贷2024年社保信息显示参保职工为0。
WEMONEY研究室曾尝试就相关问题联系鸿源小贷,但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对方回应。
作为一家传统小贷公司,鸿源小贷通过股权架构设计,在监管边缘开拓了相当规模的业务疆土。然而,金融业务的核心在于风险管控,任何脱离有效监管的“创新”,都可能积累难以预料的风险。这家县域小贷公司构建的线上借贷体系,究竟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还是潜藏风险的资本游戏?市场将持续关注其后续发展。


WEMONEY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