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五兄弟身价60亿,金晟新能再闯港股IPO,短期债务压顶待解

派财经曲奇2025-09-09 16:49 数字金融
120亿独角兽再战港股IPO,创始人五兄弟身价60亿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9月3日,金晟新能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继2022年启动深交所上市辅导,2024年12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失效后,这次是金晟新能第三次谋求上市。

自2022年以来,金晟新能收入和净利润不断下滑,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转正,但现金短债比不足2%,债务压力较大。

五兄弟创业20年,身价60亿元

金晟新能成立于2010年,由来自广东茂名信宜的李氏五兄弟(李森、李鑫、李尧、李炎和李汪)共同创立。

李氏五兄弟的创业起于有色金属行业。

2005年,五人共同成立高要市金业金属发展有限公司,这家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公司,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2014年7月该公司被注销。

2006年,五兄弟创办了金茂长兴铜业有限公司。

2010年,五人创办了肇庆市金晟金属实业有限公司,也就是金晟新能的前身,五兄弟将业务由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拓宽至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2014年,金晟新能在江西宜春成立全资子公司江西睿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锂电池正极材料、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业务。

这标志着金晟新能源正式切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并逐步转型为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金晟新能的业务链条覆盖锂电池退役回收、湿法冶金再生、材料制备与部分梯次综合利用(低速小动力/储能等)。再生产品以电池级碳酸锂、硫酸镍、硫酸钴等为主,并布局三元/磷铁前驱体、磷酸铁锂正极等材料。

对于自身的定位,金晟新能以“第三方回收”定位为主(非一体化电池/整车厂体系)。

按Frost & Sullivan报告,以2024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公司为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仅次于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循环)、全球第一大的第三方锂电池回收再生企业。

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金晟新能源先后完成4轮融资,合计融资额超12亿元,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复星锐正资本、达晨财智、国中创投、基石资本、广汽、陕汽、德国博世等一众明星机构。

股东结构方面,本次发行前,李氏兄弟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约55.69%投票权。其中,李森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鑫为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李尧为副总经理。

2024年,金晟新能源以120亿元估值登上胡润研究院《全球独角兽榜》。按此推算,李氏兄弟的身价超60亿元。

上半年毛利率转正,现金流紧张

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增速较高,不过,锂电池回收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过去几年,金晟新能业绩明显承压。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金晟新能实现收入分别约为29.05亿元、28.92亿元、21.57亿元、9.37亿元,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同比减少5.83%,主要因核心产品价格大跌导致。

此外,在客户集中度方面,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2.7%、41.3%、53.9%、67.3%,集中度上行。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分别为4.16亿元、-1.58亿元、-0.88亿元、0.33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51亿元、-4.71亿元、-3.44亿元、-1.44亿元,累计亏损8.08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同比扩大。

亏损核心原因是锂、镍、钴价格暴跌引发的存货减值(累计达1.988亿元)及定价错配问题。

积极的方面在于,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转正,约为3.5%,这表明在极端价格回落后,产品定价、库存与成本侧开始修复。

不过,债务端公司资金链较为紧张。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3661万元,但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贷款高达18.10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在行业竞争方面,金晟新能作为独立第三方,与一体化电池/整车厂体系相比,第三方回收在原料获取与定价上存在阶段性被动,需靠回收网络、定价机制与资金周转能力抢料,价格上行期更吃力,下行期更易受库存跌价拖累。

尽管面临短期挑战,但锂电池回收行业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动力电池一般寿命为5-7年,中国从2020年下半年电动车产业全面爆发,预计2025年起将开启大规模电池报废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到2031年,全球锂电池回收处理规模将达到2060万吨,202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达48.1%。

本次IPO的募资额,金晟新能拟用于支付公司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生产基地的用于处理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基地建设的部分开支;拓展上游原材料资源;加强公司的研发能力及吸引人才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金晟新能若能成功上市融资,将有助于其缓解短期债务压力,并借助行业复苏与产能扩张。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