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吞噬"软件?外滩大会激辩:低代码先被开刀,垂直应用却难取代
近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兼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针对大模型应用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分别从应用、硬件与投资视角给出关键判断。朱啸虎认为低代码和无代码软件将首当其冲被AI替代,而韩歆毅则强调专业垂类应用有通用大模型无法取代的价值。
“大模型是否会吃掉所有软件?”这一问题引发了三位嘉宾的不同回应。朱啸虎直言不讳地指出,低代码、无代码的软件肯定会被AI替代,尤其是编辑类和协作类软件。“不是说不需要了,而是它的需求会降低,用户规模缩减10%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从投资人视角,朱啸虎提出用户留存是关键指标。“AI产品用户召回成本可能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10倍以上,留存率的高低才能真正证明这些公司的发展潜力”。
韩歆毅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专业AI垂类应用有通用大模型取代不了的价值。他以蚂蚁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为例解释:“健康几乎是每个个体的刚需,且有走向高频的趋势,AI医疗健康做到极致,反而不用担心留存问题”。
“了解病人、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能帮助执行解决问题,像一个专业的医生,这是AI医疗发展到最后的目标”。但同时韩歆毅也强调,AI短期内还无法取代医生,它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目前最佳方式是“人机结合”。
张雷从硬件角度分享见解,他认为:“未来的入口机会,还是要回到AI加持下,硬件实现的场景是否具备超级黏性”。他透露,目前小米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的频率已经是手机端的6到7倍。这一数据表明AI硬件正在改变基础的交互逻辑,从被动到主动,可能会带来未来交互范式的变化。
谈及AI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时,朱啸虎表示:“在AI领域,明年应用肯定会大爆发,下一个字节、下一个小红书今年应该已经成立,创业者应该有很多机会”。他分析中美AI企业的差异:美国B端创业居多,中国则擅长C端。“AI技术大家都是一样的,差异都在AI之外,在AI以外搭建用户体验差异有大量的玩法,这是中国创业者最适合、最擅长的”。
韩歆毅和张雷分别从蚂蚁、小米的应用实践出发,一致认为在垂直的专业服务领域,依然有巨大的创业探索空间。
讨论结束时,三位嘉宾都强调了人性需求的重要性。朱啸虎认为:“所有的创业都要回归到人性。人的需求在哪里是不变的,过去三十年不变,未来三十年也不会变”。张雷从硬件出海角度分享了类似观点:“我们可能存在供应链端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以及有很好的AI生态优势,但需要找到真正用户非常需要的场景”。
会议传递出的共识是,AI不会吃掉所有软件,但它正在重塑软件生态。低代码平台可能衰落,但垂直领域的AI应用正蓬勃兴起。医疗、教育、金融等专业服务领域,人类专家与AI助手的协作将成为主流。明年的应用大爆发正在酝酿中,下一个字节跳动或小红书可能已经悄然成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