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三年半的私有化拉锯战,博实乐大股东“收割”小股东

公司研究室曲奇2025-10-15 12:13 数字金融
博实乐低价私有化或成定局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曲奇

10月13日,博实乐教育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博实乐)公告称,公司与特定投资人组成的买方团签署了合并协议。在合并交易完成后,博实乐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关于私有化,博实乐前后折腾了三年半。这一次的私有化采用开曼短式合并路径,大幅降低了少数股东的参与度及话语权。倘若公司退市,少数股东今后将无法分享到公司业绩改善的红利。

3年前私有化受阻撤回

作为一家曾经以K12教育为主的机构,2017年在纽交所上市的博实乐曾是中概股“明星”,公司市值一度超过百亿美元。

然而,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颁布,成为博实乐发展的拐点。

受政策冲击和业绩不确定性影响,博实乐股价自2021年起不断下行,从上市初的每股10.5美元一路暴跌至不足1美元,一度触及每股0.5美元的历史低点。

因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2022年3月,博实乐收到纽交所预警,其股价水平低于最低价格要求。虽通过“4股合1股”将股价拉升到3美元左右,回到合规线之上,但公司面临的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2022年4月29日,博实乐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买方团计划收购所有博实乐流通的A类及B类普通股,每股购买价为0.83美元,这份要约的发起方由杨惠妍女士和杨美容女士组成 。

据蓝鲸财经此前报道,“按照总股本2979.8万(股)粗略测算,私有化总价约为2473.2万美元,甚至不如(公司)一个季度的毛利水平。”

关于股票收购价格的争议,或许是当时博实乐最终未能完成私有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时,杨惠妍及杨美容组成的买方集团持有公司78.06%股份,约占公司总投票权的92.52%。

由于博实乐实控方长期控制绝大多数投票权,私有化容易演变为“多数挤兑少数”的交易结构。当时有一些股东认为公司私有化价格过低,明显侵占了小股东利益。

2022年底,博实乐公告称,收到杨惠妍及杨美容通知,买方集团决定撤回4月时发布的私有化提案。

博实乐第一次尝试私有化未能成功。

市值仅为营收25%被低估

上一次私有化提案虽然被撤回,但博实乐的大股东并未放弃。

2025年5月,公司董事会主席周宏儒、CEO牛若磊及关联股东提交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提议以每股0.50美元或每ADS2.00美元的现金收购所有流通股份,进行私有化交易。

与3年前不同,这一次博实乐采用开曼法下的“短式合并”条款(Section 233(7)),无需股东投票表决就可完成交易。这一合并方式使得少数股东话语权更弱,大幅减少了少数股东的干预。

与2022年相比,博实乐这一次推动私有化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公司公告表示,私有化预计将在2025年内完成。

10月13日,博实乐公告称,公司与Excellence Education Investment Ltd.签署并购协议,对价提升至每ADS2.30美元(约合每股0.575美元),相对2025年5月23日收盘价溢价47.4%。

10月13日美股收盘,博实乐市值6391.13万美元。这个市值或许并不能反应博实乐正不断变好的基本面。

2021财年到2024财年(截至8月31日),公司收入分别为14.02亿元人民币、14.39亿元人民币、17.72亿元人民币、17.55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5.80%、25.75%、26.38%、28.69%,连续3年提升,这表明公司的经营情况是不断改善的。

但是,相比上一财年超过17亿元的收入,如今博实乐的市值仅约4.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收入相比,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是否被低估了呢?

对此,有部分小股东认为,博实乐因“双减”政策影响,股价长期低迷。即便加上一定的溢价,仍未完全反映公司的长期内在价值,特别是其正在增长的海外学校业务的真实价值。

这些小股东认为,公司管理层和实控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市场失灵,仅以1亿多人民币的对价,也就是上个财年收入的7%,就打算将小股东手里的股权“廉价”收回。

未来,倘若博实乐转型成功或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前的这些小股东及散户投资者便再无法分享潜在收益。

然而,本次博实乐私有化的交易模式削弱了少数股东议价空间,少数股东维权之路颇为艰难,这对小股东而言或许是不公平的。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