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大咖江城交锋:酒企如何从“交易”走向“共鸣”?
文:雪岩
金秋十月,江城武汉,知音雅集,酒香满城。
10月17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中国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世界名酒·共享荣耀”世界名酒价值大会在武汉举行。
本次论坛的的主题是“共生、共情、共享”,直面行业的核心命题: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下,酒企如何从“交易”走向“共鸣”,以体验与价值重构增长逻辑,走出中国,飘香世界?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
消费者不再为虚高的品牌溢价盲目买单

当前,全球酒类市场正经历深刻重构,烈性酒板块,高端及奢侈烈酒市场以每年10.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领跑,亚太区成为核心增长极,中国白酒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2.3%。葡萄酒可持续酿造与风土表达成为新趋势。黄酒、露酒随着文化自信,国潮兴起,值得期待。啤酒通过多元化、个性化风味创新,抢占消费赛道。
放眼全球酒类市场,态度+价格+选择”三理性消费观已成共识——消费者不再为虚高的品牌溢价盲目买单,转而将目光投向更高“性价比”“质价比”和“心价比”产品。
与此同时,消费场景与消费体验深度交织,传统商务宴请的份额持续收缩,露营野餐、闺蜜小聚等更具个性化的场景快速崛起,产城融合的新模式与艺术跨界的创意实践,正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抓手。此外,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形成双向驱动力,数字化技术覆盖全渠道链路。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
中国白酒靠什么走出去?

全球的国际烈酒贸易市场当中,中国白酒只占2.3%,从国际市场得到的收益还不到整个企业收入的1%,可以忽略不计。所谓世界名酒,如果不走出国门,那就是我们自娱自乐。
中国白酒走出去,靠什么?首先要靠我们要把白酒真正做好,真正做成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品质的消费品。在这方面,从白酒的制造过程当中要真正地符合国际标准,从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制造过程中的环保标准、劳工标准以及社会责任标准,一系列的标准都应该向国际标准和水平看齐。
其次是白酒的口味方面,一定要创造一些适合外国消费者的口味。外国消费者比较喜欢调酒,加冰块加柠檬水,加其他果汁,我们要生产出这样的,能够调酒的白酒,我希望在技术上进行一些创新。
再就是在服务营销方面,要很好地学习国际上名酒的营销手段。他们和中国国内营销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方面,很多专家都有研究,希望把这些研究成果梳理起来。
爱尔兰驻华大使馆睦百瑞:
“美国关税几乎将我们品牌的形象摧毁”

爱尔兰威士忌拥有超过400年的历史,一开始起源于12世纪,曾经是绝对的全球领先者,一直衰退到行业中淘汰。
因为我们经历了战争、关税,尤其是经历了美国的限令,几乎把我们品牌的形象摧毁,但我们也存活过来了。今天不仅仅是在重塑活力,也在扶摇直上,成为全球快速增长的烈酒之一,过去五年对中国出口已经增长247%。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正在朝着高质量差异化品类前进,他们想要一个有独特故事,以及高端质量的产品。所以我们会去传播品牌故事,这是由地理现状所支持的,我们能保障质量,包含96种欧洲饮品能出口中国。我们不仅想出口产品还想积极寻求合作,并且把我们的品牌与中国经销商连接起来,建立互信互认,锁定市场份额。
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代表处山田智子:
日本威士忌从低谷是怎么熬过来的?

日本的威士忌在国外卖的最多不是今天,1980年年代卖得最多。今天威士忌生产量还不如当年那么多。美景不长,日本的威士忌走了二三十年左右比较低谷时期,问题在于不是为什么日本威士忌是怎么成功的,而是怎么熬过来的?
第一是没放弃;第二转变了思路,当时日本企业还在追求发展,规模化,我们变成了怎么持续下去;第三,追求比较固定的忠实消费者。
日本威士忌是比较独特的,是非常忠诚的日本消费者所带来的,酒精度没那么高,清酒15到17度,他们喜欢的味道肯定跟欧盟人喜欢的味道不一样。
如果只看到日本威士忌成功秘诀是什么,会误导大家。因为一个酒类代表了这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或者说整个文化。中国白酒也要搞清楚,到底忠诚于自己的消费者是什么人?自己的强项在哪里?自己的独特性在哪里?
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姜宗祥:
通过创新精准地契合消费者需求变化

回报消费者的信任与心爱,就是要通过创新精准地契合消费者需求变化。
2020年,青岛举办了一场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当时有来自12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会议,在晚宴当中,我们提供了原浆啤酒。当时,这个产品没有包装,但得到了与会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我们想把原浆啤酒提供给普通消费者,但这个产品保质期只有7天,怎么卖?传统销售方式就是经销商、二批商,到终端然后到消费者,到终端门店恰好就是啤酒过期的那天。为此,我们在青岛率先推出了一个APP,大家可以在网上点单,通过快递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上。这就是眼下非常时兴的即时零售。
今年青岛啤酒节,我们搭了一个火爆小红书的玩法叫啤酒交易所,里面有三十个酒头,扫码之后可以自主下单,每个酒头对应一款产品。
一款产品卖得多就涨价,最高涨20%,每升酒就涨价;如果这个产品没人买就降价,最低跌20%。在第一天推出之后,随后就是个周末,这个面积不大的圈,卖了140多桶酒。因此,除了产品要好喝,要健康,要有益,同时要有趣,要好玩,消费者才能喜欢。
劲牌有限公司总裁王楠波:
劲酒的逆势增长靠什么?

近来,不少人提及了劲酒的逆势增长,网上可能有一些夸大。实际上,酒体存量期是有严格要求的,高速增长很难实现,加上毛铺今年也有十个点左右的下滑,预计劲酒今年全年增长大概在十个点左右。
劲酒的增长有两个核心原因:第一个是享受了国家大健康战略发展的红利。健康养生潮的确给劲酒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另外,经济下行导致的消费理性回归,酒业已经进入了“三理性”时代。
劲酒的用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IP标签,就是较好的性价比。我们每年会做一个品牌资产调研,消费者购买劲酒的最核心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性价比,第二个就是健康的内涵。劲酒目前在36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非洲这些地区和国家消费者之所以喜欢劲酒,第一是中国制造,中医中药中国文化越来越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另外劲酒度数不够高,35度,比较好入口,有一定的功效感知。
一年多前,劲酒在网上有两个热梗,一个是中国的威士忌,一个是大女人的酒,这直接给我们带来了用户增量,包括年轻用户,女性用户和高净值用户。
公司用户数据平台CDB平台统计显示,过去一年18岁以上30岁以下劲酒新增用户900多万,这跟过去劲酒用户画像标签发生了变化。过去,劲酒都是中老年喝的。目前,一批年轻人通过兑雪碧、兑旺仔、兑红牛这种新的调饮方式消费,过去一年新增女性群体400多万,这就是用户与产品共情给我们带来直接的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