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ABS发行计划紧急叫停,南银法巴消金回应:正常工作安排

WEMONEY研究室文心2025-11-03 19:59 数字金融
南银法巴消金ABS发行生变,20亿元融资计划暂缓

文|文心

近日,南银法巴消金决定推迟原定发行规模约20亿元的2025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此时距离10月17日该发行计划公布,仅过去六天。

在消费金融行业普遍追求线上化的大趋势下,南银法巴消金以线下业务占比超70%的独特结构,在2022年至2024年间创造了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24%的行业奇迹。然而,这种线下重资产模式在推动业绩狂飙的同时,也为其资产质量的可持续性画上了问号。


  1. ABS发行计划突然延期


南银法巴消金ABS发行计划的推迟,为市场留下了一片疑问。根据公告,推迟决定是“经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与实际情况,并经发起机构、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充分沟通,协商一致”后作出的。此次推迟的ABS发行规模约20亿元,本是南银法巴消金2025年的第二期ABS发行计划。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期部分消金公司接到监管窗口指导,消金公司或暂停发行ABS和金融债,已经获批发行但尚未发行的产品都将暂停发行。南银法巴消金相关负责人对WEMONEY研究室表示,关于本次推迟发行系公司经营管理的正常工作安排。

与此同时,南银法巴消金的高管团队正经历调整。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核准了崔龙、彭艳艳南银法巴消金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2024年报显示,该公司共有高级管理层人员6名,其中包含总经理1名、风险总监1名、副总经理2名、董事会秘书1名、总经理助理1名,此次变动意味着公司管理层架构的进一步升级。

南银法巴消金近年业绩表现显著。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424%,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293%。这一增长态势得益于2022年南京银行完成收购后带来的资源整合,包括承接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存量业务,并获得母行业务渠道支持。


  1. 线下模式的挑战


南银法巴消金与兴业消金在业务结构上较为相似,两者线下业务占比均约70%。但两家公司的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兴业消金2024年因资产质量下行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76.8%,虽在2025年上半年通过处置约70亿元不良资产使业绩有所回升,但不良率仍维持在2.61%的水平。

南银法巴消金线上业务则主要通过“诚易贷”(线上)开展,包括自营与联营两种模式。截至2025年6月末,南银法巴消金“诚易贷”(线下)与“购易贷”组成的线下业务余额达375.1亿元,占总贷款规模的70.1%,较去年同期还上升了3.05个百分点。

这种业务结构与其股东背景密切相关。南银法巴消金是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设立的全国性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公司注册资本52.15亿元。股东结构中,南京银行持股64.16%,法国巴黎银行持股29.99%,另有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分别持股4.12%和1.73%。

公司的迅猛增长始于2022年南京银行的战略收购与资源注入。2022年8月,南京银行通过股权受让及增资成为控股股东,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2024年9月,国际金融公司入股后完成注册资本增至52.15亿元,2024年拟再次增资至60亿元。

在股东支持下,南银法巴消金业绩一路高歌猛进。2022-2024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293.3%,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424.8%。2025年上半年,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南银法巴消金发展依旧迅猛,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33.72%;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大增98.61%,几乎实现翻倍增长。


  1. 不良资产处置隐忧


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29%,与2024年末持平。风险抵御能力方面,拨备覆盖率从2022年末的153.88%逐步提升至2025年6月末的354.83%。

不过,资产质量指标背后存在值得关注的现象。2025年,公司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资产规模达11.24亿元。这些转让的不良资产包呈现两个特点: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较短,为142天;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较高,达8.4万元。

相较之下,以线上业务为主的消费金融公司,其不良资产转让通常涉及金额较小(多在万元级别)、逾期时间较长(普遍超过两年)。业内分析认为,南银法巴消金在较短时间内转让不良资产,可能反映其线下业务在客户准入和风险识别方面面临挑战。线下贷款普遍额度较大,催收难度较高,需要通过司法程序实现债权回收,这可能是其选择早期转让不良资产的原因之一。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